第五十一章 李白会李北 吟诗蜀道难

这次出走,要说是李白逃婚,并不全是。对李白平心而论,他对张月娥是情有独锺,只是对她父亲难以面对。他也明白,他们必竟是父女,以后不得不面对,但眼前却不想面对。此刻出走,似有不忍。他也固执,既已出走,那有回转的!

从粉竹楼出来之后,他在原地徘徊了好一阵:回匡山还是出游他处?想到迟早有一天要走出这巴山的阻隔去中原的,便萌发了重踏当年诸葛亮六伐中原的艰险之路,于是转向了奔向梓潼去剑阁的山路。他一路走,一路探寻诸葛亮当年进军中原时留下的古迹和传说。虽然见到了不少的高山峡谷,但见到的路道并不艰险。当晚住宿在七曲山大庙,李白与庙里的和尚交谈,言语之中流露出梓潼这个地方并不像传说中的山高路险。

庙里主持长老拧着佛珠道:“非也,古时的梓潼真的山高路险,比登天还难。之所以能有今天这样的坦途,全靠五个蜀国大力士不畏艰险、劈山开路的功德。”说着就给李白讲了一个流传民间很古老的传说。

春秋战国时代,秦国想灭亡蜀国称霸天下,派人去蜀国打探,得知蜀国有五个大力士镇守边关,很难进兵,但蜀王好色,江山并不稳固。秦王便投其所好,要送五个美女去,但要蜀国派这五个大力士去迎亲。蜀王不顾江山社稷,只图一人享乐,便把镇守边关的五个大力士撤下来去迎接美女。这五个大力士深知秦王有阴谋,就想神不知鬼不觉地选择一条近道早点赶回国。他们历经千辛万苦,走了不少的险峻之路。走到梓潼时,忽见一座耸入云霄的高山阻隔,几百里地没人烟不说,山高得鸟都飞不过,眼看无路可走,五个大力士心急如焚。恰在这时,他们发现一条象青龙似的大莽蛇吞云吐雾地钻进大山下的洞穴中,一条大尾巴露在洞外左摇右甩,力气大得能推波助浪。这情景虽是令人胆战心惊,却引起一个大力士突发异想:这莽蛇钻进洞只会往前走,何不借它力气,再加上我们的力气钻出一个大山洞通到山的那边去?于是,他向另外四个大力士招呼一声,便死死地抓住大莽蛇往外拉。这一拉,就激怒了大莽蛇,它不仅不后退,还拼命地甩尾巴,使起劲地在洞里乱跳乱拱,洞是越拱越大,它的尾巴已把这位大力士摔打得筋疲力尽。五个美女看到这个大力士再不闪开的话,就有被莽蛇尾巴摔死的可能,于是就在喊:“快闪开呀!”面对这危险,另外四个大力士大吼一声,也都一齐扑上去抓住了大莽蛇的尾巴。五个大力士之力可以移山倒海,他们大叫一声齐心用力拖拉。这时,大莽蛇的挣扎之力也是一下子使到了极限,内外之力一撞,突然之间地动山摇。五个美女看到这悲壮的一幕受到感染,也跟着呐喊助威。五个大力士奋力一挺身,高山便“轰隆”一声崩塌。五个大力士身躯倒下的一刹那,高山裂为了五座山岭。五个大力士,五个美女与大莽蛇虽然都被压死、砸死,但这座高山从此再也不见,代替它的便是肥沃的平原和浅丘陵,梓潼的地界这才有了与外界连通的道路。

听了这悲壮感人的传说故事,李白和在场的其它人一样陷入了无声的沉默,全被五个大力士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所感动。他联想到蚕丛和鱼凫建立蜀国,由于崇山峻岭阻隔,人兽难行,只有鸟儿才能飞越,蜀国与世隔绝已有几万年。当年五壮士用生命为代价,开辟出梓潼的大道与外界相通。心里不由得好感叹: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英雄哦,了不起!

第二天一早,李白从七曲山出发向前行,他突然发现所经过的路两旁松柏树高大挺拔,而且还是有秩序地排列,连续很长很长,望不到尽头。这种奇特的景观令他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他仔细察看,见每棵树的树龄都有两三百年,粗壮得几个人才能围住。树杆老得起崩甲,一些枝杆、枝条干枯。只有滋生的枝杆、枝条上树冠葱绿,似有返老还童的意味。这种连绵不断的松柏树行成的风景奇观,李白还是第一次见着,因而就有一种特别的好奇心,他就向路旁人打听。

恰在这时,路旁有一位书生正与几个行人在闲聊,不待他人回答,见那书生把李白上下打量一眼说:“这位兄台,也是读书人吧?你问的这事我也正在向人请教呢。我把所知的说给你听吧,这是当年蜀国大将张飞担任诸葛军师取西川的先锋官时,见一路的山路崎岖,担心后面的大军走错了路道,他就下令在所经过的路道两旁插上松柏树苗作记号。这些树苗长大之后,便行成了现在这样的风景。后人为了纪念,就给这路道两旁的美丽景色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翠云廊。我初略问了一下,这翠云廊至少上千里。”他见李白听得点头,便又说:“这位兄台,如有兴趣,我们沿着这翠云廊走下去直达剑门关!”

这书生看似阴沈不大言语,但与李白混熟之后,却是一路有说有笑,显得风趣活泼,时不时的还背诵李白诗。李白没表露自己的身份,有时还给助兴,搭上一、两句赞美的话,更是使他欢喜不尽。

见这书生很熟悉自己的诗文,而且评头品足说得头头是道,李白觉得这书生是过分崇拜自己,就笑着说:“你把李白诗背得如此烂熟,真的令李白好感动啊!”

书生做起高傲样子把手一摆:“兄台快莫夸奖,我吟的诗还有不熟悉的?”

李白听了一愣:“这诗是你吟的?”

“对呵,我李白写的诗吗?”

看他自信样子,像是要拍胸口。不由得令李白很是惊讶地打量他,没想到这小子竟敢招摇撞骗冒充我!本想给他当面揭穿,但又考虑他不是出于恶意,也许他的虚荣心作怪。就很大度地半开玩笑说:“你是李白呀!”见他没回答,就又说:“你是李白的话,真李白岂不假冒了!”

书生盯着李白先是一愣怔,而后打量李白几眼又摇头:“你是李白呀?头上又没刻字,我看不像!”说着他在李白肩头一拍:“你晓得不,李白是斗酒诗百篇,凭酒量就能认出李白的,你这李白的冒牌货,敢跟我喝两坛酒?”

没走多远,路旁就有一家酒店,书生招呼李白进酒店。李白不想白吃他,就去柜台交银子,书生过来一把按住他的手说:“说好的我请客,你快去入座。”说着便给店主五两银子说:“两坛酒、几个下酒的好菜。”

李白却笑嘻嘻地望着他:“两坛酒太少,再加四坛酒,要是银子不够,我给付!”

书生把李白一推:“你快去坐。”扭头对店家说:“那就六坛酒,上等好酒呵!”摸出一锭银子往柜台一放。

见这书生是如此的厚道仗义,李白觉得此人有脾气,不仅不责怪,似乎颇有几分好感。当六坛酒摆上桌,菜也端上来时,书生向李白一笑:“兄台请!”便把酒杯往李白面前一放,意欲抱起酒坛往杯里斟酒。

李白却把酒杯一推,把一坛酒递给书生,他自己另外抱起一坛酒,边开封边说:“喝酒开怀畅饮,小酒杯不过瘾。”接着把一坛酒像喝水似的没几下就喝光。

书生望着李白喝酒是如此的大度、豪爽,这才半信半疑地问:“你,真是李白?”

李白没顾得回答,只向他笑了笑,又抱起了第二坛酒。

书生愣了愣,抱起一坛酒也就跟着喝,虽是喝得舒畅,却没李白喝得那样有气势。喝完之后,他把嘴一抹说:“兄台果真不同凡响,好酒量!”

李白把一坛酒往书生面前一推:“该你喝第二坛了。”

书生迟疑一下,显然是不想认输,他抱起酒坛就在硬着头皮喝。喝到中途他停顿一下说:“我们喝酒是要比的,但还要吟诗的,李白斗酒诗百篇,你行么?”

李白摇摇头,便抱起了第三坛酒开喝。书生盯李白喝酒,眼睛就在发花,他语词不清地就在吟诗:“翠云廊……。”一句没吟出,话语就在打结巴。

把第三坛酒喝完,李白站起身,望着酒店外路两旁高大挺拔的松柏树,略一沉思,吟首:“千秋翠云廊,古今戎马强。沧桑武候兵,出师驰疆场。今朝探古道,站队列两旁。此去剑门关,三坛美酒狂。”

李白吟完之后回头一望,书生已是醉倒地上了。

这书生姓李,名叫李北成,是阆中县李元外的大公子。他自幼读书用功,长于诗、书、画,是阆中县最年轻的文人雅士。他喜好交朋结友,时常邀约同窗吟诵李白诗,对李白是非常的崇拜。甚至崇拜到这种程度:一是象李白一样的穿着打扮,有时还把自己装伴成一个道士,随身挎着一把宝剑;二是象李白一样对月饮酒,也是时常的醉酒吟诗;三是把李北成后面的成字去掉,对外宣称:“我就是李北。”当他得知李白家住昌隆县青莲天宝山时,他就先后几次来昌隆县青莲乡寻访李白,可惜一直无缘相见。这次利用这秋高气爽的好天气,他又一次地前往青莲寻访李白。谁知到青莲一打听,才知李白在匡山读书习剑。当他赶到匡山时,得知李白去了江油县城。当他赶到江油县城时,得知李白又出走……。

这次虽然没有寻访到李白,却听到了李白行侠仗义不少的英雄事迹,更是令他对李白崇敬和佩服。于是,他立下了一个心愿:我做人也要像李白一样,不仅要济世救贫,更要为人正直。于是,他就逢人便说:“我就是李北。”的确,他也没有辱没李白的美名,而且一路行善积德,为人做好事。人们也是拿他当李白一样的尊敬。偶尔有人认出他是假冒李白,也受到过一些人的白眼。但他没后悔,认为李白就在千千万万的人群中,恨我这个假冒货也是很自然的。同时,他还有另一个目的,我就是要用我冒充的“李白”引出真正的李白现身。到时我要与他建立深厚的友谊,成为推心置腹的好朋友。那晓得事与愿违,眼看又是无缘见到李白,他就经七曲山往回走了。谁知遇到一个读书样儿的年轻人,竟是这样的令他惊奇:他竟然也是自称李白!

见他终于说了实话,觉得很可笑的,他就笑着问他:“你眼中的李白应该是什么样子?”

这话像是问住李北成,他思索好一阵说:“虽没见着李白,但从他的诗文以及他行侠仗义的事迹中,我已经看见了他的形象。”他瞅李白一眼说:“首先,李白是一个诗人,他文思敏捷,是一个才华横溢、很有学问气质的人,应该是斯斯文文的人。其次,他是一个武功了得的剑仙侠客,一定是一个身材高大挺威武的人。”

李白忍不住哈哈大笑:“听你这么一说,李白该是一个双面孔的人了?按你所说,即使李白站在你面前,你还当是假冒的呢!我给你说,李白就是李白,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人,不要去随意想象。”

“你见过李白呀?”李北成望着李白,见李白不理睬他,他就挖苦说:“你真要是李白,我就给你磕头,可你不是李白嘛。”

“你……”李白本想冒火的,但又忍住说:“这样吧,不说李白了,懒得跟你瞎说,我得快点赶路,恕不奉陪。”说着就快步往前行。

见李白要甩下他,他就忙着几步追上去赔礼说:“兄台不要计较,我有得罪你的地方,这里给你道歉赔礼,我喜欢与你一路走。”

“去,去,你就少说话,令我好烦哟!”李白瞪他一眼说:“我正构思一首《蜀道难》的诗,很想去体验一下当年诸葛亮六伐中原时,走这蜀道究竟有多难?”

“《蜀道难》?”李北成像是突然想起来,他几步追上去对李白说:“我这次去江油,听到有人在传说李白写的《蜀道难》,你能吟出来,让我欣赏欣赏?”

“欣赏啥哟!”李白摇头说:“一首还没写完全的诗!”

“你给吟出来听一听嘛,我虽不才,但特别喜欢李白诗。对了,你只要吟出来,我便可以辨别你是不是李白……”

李白把衣袖一甩,大步又在前行,根本不想理睬他了。

李北成小跑几步追了上去说:“你说要去体验蜀道的艰险,这事我熟悉呀,我给你带路,领你去剑门关,再去通往关中咽喉的栈道,还去街亭……”

李白仍是不理他,而是像平常一样,边走边在推敲《蜀道难》的诗句。

李北成也就默不着声地听,听完之后一品味,顿觉惊奇不已,他上前把李白一拉,跪地就拜:“我认出来,你就是李白啊,怪我有眼不识泰山。”

“跪我干啥?”李白把手一挥,“我说过的,我就是我,很平常的人。”说着又大步向前。

“不,你李白是非同凡响的人,凭你还没定稿的《蜀道难》,大气磅礴、豪迈,想象奇特,落笔绝妙,堪称千古之绝唱。”他站起身追上李白说:“兄台如此高的才学,咋不进京参加金榜科考?依你的文才,至少当一个二品以上的高官。你不晓得啊,前几年我去京城参加五年一次的金榜科考。好多学子听说我是巴蜀来的,他们就在打听我,今科考试李白来否?你看,你人没去,大名早就传到了。的确,你的诗文传天下,连唐明皇也晓得赵蕤术数、李白文章。”说到此,他见李白有所心动,便进一步劝说道:“你如果去京城科考,肯定金榜题名,唐明皇自然会御封高官重用你!”见李白还是不感兴趣,他又劝说道:“自古流传四大好事,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古人说: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怕啥,出去闯一趟!”

李白有些心动,似乎看到了一丝闪亮,但想到父亲生前说的话,“白儿呀,我晓得你一心求取功名,但我告诉你,千万别去长安赶考啊,武皇的手下是要害我李家人的。”此时,李白心里有点犹豫,父亲的话语一再地响在耳边,像警钟似的直响。不过,李白又反思,如今大唐天下早已回归李姓,或许如今去长安,正是时机。他望李北成一眼,就想听他还说什么话。

看到李白没有明确回答,以为他在犹豫什么,就又说:“你不去科考呀?是怕考不上丢人现眼?你如果这样想,我就替你挽惜了。”李北成叹了一口气说:“你不去赶考也是对的,要是你去了,看到那些乌烟瘴气的丑恶,岂不气炸了你的肚皮。咳,眼不见,心不烦哟!”

这个时候的李白,正想急于走上仕途,自然很是关心通向仕途的每条路。听到李北成哀声叹气,就很想知道原因。他就问:“你别叹气,说出来听一听。”

李北成摆手又叹气:“我给你说了,你敢给天下学子打抱不平吗?我看算了,朝中的奸臣我们惹不起!再说了,你李白只敢在这些小地方行侠仗义,去京城还敢仗义执言吗?算了吧,我不说!”

“你说出来我听,天王老子我也不怕。”李白把眼一瞪:“如今大唐天下开元盛世,唐明皇又是如此的圣明,要是谁个违反大唐的王法,我就为学子们出头。如有必要,我明年就去赶考,就要摸天王老子的屁股。”

“好,这可是你说的啊,我就说给你听……”

李北成就把京城的所见所闻一说,气得李白把手一扬,“杨国忠这奸臣如此的祸国殃民,坑害学子,我不得容忍他,就要为学子呜不平。这样吧,我们明年都去赶考。要是这奸臣还敢贪脏枉法,我就告御状去!”

经过剑门关走栈道直达秦岭太白山,李白真实地领略了蜀道之险,一再地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回转来的路上,李白把没定稿的《蜀道难》多次推敲修改后,在回到剑门关时,终于完成了《蜀道难》一诗的写作。

看到李白完成了一篇惊世之作,李北成高兴地一边走一边背诵:

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兵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见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回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完成了《蜀道难》一诗的创作,李白感觉到舒心满意,他不由得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心里不知不觉地想到了下一步要走的路。

李北成把《蜀道难》背诵完毕,看到李白在深思,他就很神秘地对他说:“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京城有一个大诗人名叫贺知章,你读过他的诗吧?他是有权有势的人哟,在朝中是太子宾客,还是唐明皇身边的秘书监,你如果去京城赶考,就先去拜访他,凭你这首《蜀道难》,定会刮目相看的。”

听李北成这一说,使李白心里一阵惊喜,就问李北成:“明年何时去京城赶考?”

李北成看到自己终于说动了李白,他就笑着说:“我算了日程的,如果翻越秦岭大山去长安,路虽近,正如你诗中所说的,比登天还难。要得路平顺,只好经渝州出三峡绕一圈去京城,时间至少要一个月。如此算,最好提前两月动身走。这几个月我们可以多读一些书,到时金榜提名的把握就大一些。”

往回走的路上,李北成虽是有说有笑地不停口,但李白却是很少答话,他一直在考虑下一步该做什么事。他明白,现在是该为自己的仕途好好地活动和奔波。临到三岔路口要与李北成分别时,李白这才感觉到与李北成这几天的友谊非常珍贵,他拉住他的手,真有点春风知别苦的滋味。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