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杜鹃啼血猿哀鸣2

崇祯身穿一身明黄色的龙袍,慢慢进入众大臣的视野。所有人只瞄了一眼,就觉得气氛又压抑了不少,便又迅速地垂下了头,不敢再看这样的威严。

崇祯扫视了一圈乌泱泱的人头,然后一个一个地看了过去。内阁、六部、督察院、大理寺、通政司、五府、六科、锦衣卫……他满意地点了点头,扫了一眼最后的翰林院,开口道:“众卿都来齐了。”

鸦雀无声。

崇祯却并没有在意这些,只是自顾自地再次开口。“既然众卿都来齐了,那么朕也不废话了,就直接开门见山了。”

像是翰林院里最认真的学生一般,崇祯用着极其平淡的声音,像是背书一般地列举了袁崇焕的诸多罪状。“袁崇焕付托不效,转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屯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坚请入城。种种罪恶,卿等尽知。”

崇祯顿了顿,然后居高临下地再次扫视了一圈众人,最后把目光放在了三法司身上。“今法案罪案云何?”

底下一人站了出来,拱了拱手,声音有些发颤。“回陛下,微臣……”

他拖着话,好一会儿都没有憋出一个字来。他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说。

这个大难题,为什么落到了他的身上?

皇上叫齐了这么多人,分明就是自己心中已经有了定论,又何必还要问他?

“会审之下,袁崇焕有三大罪。”他硬着头皮道,“一乃擅杀毛文龙,去敌之忌;二是擅主议和,媚敌而挟朝廷;三是纵敌深入,兵临京师。”

崇祯闻言,立刻道:“朕问的是结果,卿为何不说?”

说罢,他又不在意一般挥了挥手。“也罢。王承恩,宣旨。”

众人的目光这才一下子放到了站在一边的那个一脸忠厚的人身上。自从跟着崇祯进来,他便一直垂着手站在一边,只听到崇祯的这一句话,这才从怀中掏出了明黄色的圣旨,慢慢展开。“袁崇焕谋叛欺君,结奸蠹国,斩帅以践虏约,市米以资盗粮。既用东酋,阳导入犯,复散援师,明拟长驱。及戎马在郊,顿兵观望,暗藏夷使,坚请入城,意欲何为?致庙社震惊,生灵涂炭,神人共忿,依律磔之。”

王承恩读完这一道震惊四座的圣旨,依然没有什么表情,只是将圣旨收了起来,垂下了头。

崇祯扫视了一圈还未来得及有任何反应的诸位大臣们,缓缓开口道:“依律,家属十六以上处斩,十五以下给功臣家为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其同产兄弟于二千里外,家财没官,余俱释不问。”

众人皆愣愣地看着崇祯。

“若是众卿无异议,便就此罢。”崇祯淡淡地说了一句,然后一副就要离开的样子。

“皇上!”成基命见再无人说话,颤颤巍巍地走了出来,一下子跪倒。“请皇上收回成命!”

崇祯微微眯起了眼睛,只看着他不说话。

一边的温体仁瞟了一眼跪倒在地的成基命,不咸不淡地道:“成大人怕是老糊涂了吧?皇上是金口玉言,圣旨怎么能收回呢?”

底下立刻一阵小声的议论。

然而成基命却完全没有顾忌这些,只是老泪纵横地道:“皇上,会审结果有误!请重新审查!”

温体仁的话倒是提醒了成基命,皇上可是九五之尊,哪有圣旨收回的道理?可若是会审结果有误,那么重新审查重新定罪也就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皇上!袁崇焕从未有过议和的念头,所谓议和之罪,不过是袁崇焕的缓兵之计,只是对皇太极的试探。‘媚敌而挟朝廷’就更是无稽之谈了,袁崇焕对皇上的忠诚天地可鉴!至于‘纵敌长驱’一说,袁崇焕不过是希望以京城这样的坚城作为依仗,虚虚实实实实虚虚,此乃袁崇焕一向的作战方式。更何况袁崇焕早就连上三道奏疏在先,即使是皇太极兵临城下,袁崇焕也是极力保卫京师的啊!”

成基命狠狠瞪了一眼方才说会审结果之人,道:“会审给的三条罪名,只有擅杀毛文龙是真。可是皇上,袁崇焕不过是性子骄纵了些,这才会仗着尚方宝剑就没有收敛。皇上,您不也亲自公布了毛文龙之罪了吗?在京师抓捕了毛文龙私党,嘉奖了袁崇焕除奸啊!现如今三法司将这一点也列举为袁崇焕之罪,其用心实在是叵测啊!”

成基命这话表面上是说三法司的会审有误,可是实际矛头却已经直直指向了崇祯。这是在是一招险棋啊。

“成大人,这话可就说到哪里去了?”周延儒和温体仁迅速对视一样,然后状似吃惊地开了口。“皇上为何褒奖袁崇焕,公布毛文龙之罪,成大人难道不清楚吗?”

“当时袁崇焕乃复辽第一大将,五年计划才刚刚开始,却除了一个毛文龙。皇上若是勃然大怒,那对辽东有什么影响?那不过是为了宽慰袁崇焕,希望袁崇焕能够好好做事。可是成大人看看,这么久过去,袁督师都做了些什么?”

周延儒面上一副感叹之色,心里却冷笑一声。这成基命是真的老糊涂了,这番话一说出,才是真正说到了皇上的心坎里,皇上又怎么可能还会赦免袁崇焕?“最重要的是,我大明在袁崇焕之前,九变所有大小将领,哪一个不是遇敌则溃,被敌军打的一退再退?只有毛文龙一人,胆敢主动出击,敢迈出前进的那一步。虽说最终还是败多胜少,可是也确实是兵力有限。袁崇焕最忌讳的,不过就是毛文龙的经济问题罢了。可是他这些年,却也把皮岛的生意做得有声有色的。可毛文龙却也没有独吞这钱,若不是这些银子,他底下那些士兵的军饷又是如何得来?”周延儒看了眼崇祯,道:“国家有难,毛文龙不拘泥于条框,主动为朝廷分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