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官府赈灾

镇上只有零星的几家店铺开门,还是只开门半天,随时随地要打烊的。街道上虽然人气多了起来,不过不是面黄肌瘦的难民在乞讨,就是一脸菜色的行人步履匆匆。

李梅走进衙门,找到登记的主簿,就把全家的户籍证明给重新办上了,另外,李梅自然说明了想买田的意愿。

主簿一听李梅要买地,立马就变得殷勤起来:“这买田得看地势好不好,灌溉方不方便,土壤肥不肥,对吧?你要买上好良田的话,是三两一亩,不过,你要是买到二十亩以上的话,价钱就优惠到二两银子一亩,和一般的良田一样的价啦。你住在王家村,是想在王家村买,还是在其他地方?”

李梅想了想:“我还是在自己村里买吧,这样打理起来也方便不是。”

“姑娘说的在理,在自己村里买,起码更了解哪些田地是真的肥沃,粮食产量高。”县丞捋着胡子,点头说道。

“麻烦主簿大人,小女子想要买二十亩上好良田,不知小女子可否自行选择田地的位置呢?”李梅一边说着,一边把一两银子放在桌子上。

“本来这地都是我们划分到哪就是哪的,不过,总有一些例外情况,姑娘看看吧,这纸没用红笔标的都是还没被买了去的,你看看吧。”

主簿满脸笑容地拿起银子,装进怀里,起身从旁边的书架上找出了王家村田产的四至图,让李梅指出自己想买的田地的位置。

没花多少功夫,李梅就置办了二十亩上好良田,拿着过户好的田产手续,李梅心情舒畅地走出府衙大门。

刚从府衙门口那条街挂拐进另一条街,就看到熙熙攘攘的难民满脸喜色地往府衙的方向跑。李梅赶紧退到街边房舍的屋檐下,给那些推推搡搡的难民让路。

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李梅心想,反正今个自己也没事,索性就跟着去看看什么情况呗。

李梅靠着街道边的房屋往前走,等走到府衙门口附近,远远瞧去,到处都是人头攒动的难民。拉住一位外围的难民,李梅打听到是因为宋县令怜惜饿肚子的百姓,就组织了镇上的富家商户一起赈灾布粥,希望能帮助灾民渡过这个冬天。

李梅知道了想知道的事情,又不想排队领粥,所以不用往前挤,站在街边一处关了门的店铺前,只是抬头瞧着人声嘈杂的布粥情景。

刚才还没有任何动静的府衙,这时候就热闹忙碌起来,远远望去,几个衙役正在门口架起大铁锅,旁边堆放了几布袋粮食,宋县令领着一群穿着锦服的人站在台阶上,笑容满面地发言过后,就命令衙役们赶紧生火熬粥。

那些排队的灾民焦急的推搡着,费力往前挤着,期盼着能尽快领到一碗热粥。维持秩序的衙役和官兵威风地拿着木棍敲打着插队的人,不过还好,没有耀武扬威地不问青红皂白乱打一气。

李梅拐到府衙后堂的后门,看门的小厮就是香兰的丈夫,也算是县令夫人卢雨馨的心腹之人。李梅算是没惊动旁人的见到了卢雨馨。

“李姑娘,稀客啊,不知突然造访,有何贵干啊?”

“小女子给县令夫人请安啦,多日不见,不知夫人和小少爷一切可安好,就斗胆过来请安。”

“多谢李姑娘挂念,我们娘俩一切都好,听说你们之前逃难离开镇上了,我还为李姑娘一家忧心了一阵,今个看到你,我倒就放心啦。”

“多谢夫人关心,小女子一家安好,小女子唐突过来,是,是有些私事想请夫人帮忙。”

“哦?不知李姑娘有何事要我帮忙的,说起来,你也算是我们娘俩的救命恩人,能帮的我绝对不会袖手旁观的。”

“多谢夫人,其实这事吧、、、”

李梅看看满屋子的丫鬟婆子,踌躇为难的样子,卢雨馨自然懂她的意思,对香兰点点头。

清场过后,屋里只剩下李梅和卢雨馨之后,两人说话这才随意起来。

“哎,以后见面还是在外面吧,我真不适合这样做作地说话。”李梅放松绷直的身架,抱怨地说道。

“呵呵、、、在外面见面也不是不可,只不过那样就显眼了,我一个深院后宅的当家主母成天的往外跑,被有心之人拿出来说事的话,后果可就严重啦。”卢雨馨亲自倒了一杯茶递给李梅,笑着说道。

“也是,我现在也是被人时刻监视着,要是被他们发现咱们的关系,很多事都做不了啦。”李梅说完,就抿了一口热茶,舒了一口长气。

“嗯,你救下来的曹家三口人,已经在镇上安家落户啦,那曹满仓确实是个知恩图报的,也算是个可用的人,他买回来的那几个人,我有帮你把了一下关,感觉还行,就按你的想法,塞到衙门当衙役去了。”

“嗯,他要是连这点事都做不了,我也不会留他在身边。馨儿,以后曹家的事,你不要插手了,到现在那两路人马还在调查着那件事呢,要是让他们查到你身上,我怕他们会对你、、、”

“我明白,你放心吧。贾圆通的本领我不晓得,可奕煜的手段,我还是见识过的。李梅,你日后要小心,尽量不要和食香阁的人作对。”

“嗯,我会的。馨儿,既然你已经放下对庆王爷的执念,那就回京城去吧,毕竟你的家人,你的朋友都在京城。”

“我也有如此打算,这次宋思敏组织商家赈济灾民的举动,定会升官,我想让我爹出面,看能不能让他回京做事。”

“对了,我还正想问呢,这施粥是怎么回事啊?”李梅又喝了一口热茶,一脸好奇地问道。

“这事啊,我也不太了解,好像是宋思敏听到有的受灾乡镇发生了百姓暴动,害怕他管辖的地方也是如此,就用强势手段逼着镇上的富户商贾捐钱捐粮,希望镇上的灾民能坚持到春耕。不过,尽管手段恶劣了些,可这施粥还是灾民得利,也算他为黄岩镇的百姓做了一件好事吧。”

“原来如此,现在城里的物价飞涨,尤其以粮价最甚,奸商们见有所图,就囤积居奇,牟取暴利,那些商户们怎会心甘情愿地把粮食捐出来。而以现今的粮价来看,宋思敏更没办法购得所需粮食。不过看结果,还是当官的压制住了有钱的,呵呵,怪不得,那么多当官的削尖了脑袋想往上爬,权势还真是个好东西!”

“虽然宋思敏做人是混蛋了些,不过,才能手段还是有的。这次他为了能让贾圆通帮他筹集到赈灾物资,把贾姨娘和庶长子都抬得高高的,在府里就快宠得没边啦。梨香园的下人们都在传,宋思敏已经亲口许诺啦,等这次赈灾过后,就会抬贾姨娘为平妻。”

“噢,嘿嘿、、、馨儿,贾姨娘能利用她爹的势为自己谋利,你也可以利用娘家的影响达到自己的目的。”李梅看着无动于衷的卢雨馨,淡淡地提醒道。

“噢,有何想法,说来听听。”卢雨馨挑挑眉,看到李梅一脸奸笑的样子,就知道有些人的打算注定要“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啦。

“宋思敏这次赈灾事件过后,绝对会受到朝廷的嘉奖,我想他现在也是做着很快就可以升官的美梦吧。可是朝堂上能人辈出,要想升迁进级,真真是登如登天,能不能升官,你得让他知道,你的娘家人可正在京城打点活动呢。”

“你的意思是咱们可以借助他自己做的这次政绩,不费力气地把功劳拦在咱们身上,到底有没有出力,还不是看我如何说的。”卢雨馨也是个聪明人,一听就知道李梅打的什么主意。

“呵呵,对,宋思敏那么想升官,如果你告诉他,因为这次的赈灾,他很可能会升迁,而你也已经让你娘家人正在京里为他出力,要他在升迁的关键时期小心谨慎,不可做出有损政绩和个人形象的事情来,我想宋大人那么聪明,会‘听歌知雅意’的。”李梅一脸坏笑的说道。

“是啊,当今皇上最重礼法孝义,如果要是知道宋思敏居然想‘宠妾灭妻’,抬一个商贾之女为平妻,那他所有的努力和隐忍可能会前功尽弃的。”卢雨馨同样一脸坏笑地接道。

“这样的话,既阻止了贾姨娘抬为平妻,又提醒了宋思敏,他要是想仕途一帆风顺,关键时候就得紧紧地抱住你卢家这棵大树,贾圆通再有钱有势,可在仕途上,能助他更上一层楼的只有你们卢家!”

“哈哈、、、我家小梅儿说的甚是有理。”

“额,馨儿,以后你就叫我安然吧,这是我为自己取的名字,别人都不知道。千万别叫梅儿啥的,我恶寒啊、、、”李梅摸摸手臂上竖起的汗毛,受不了地说道。

“哈哈、、、也有你受不了的事情啊,安然,你以后要是惹到我,看我怎么恶心你。”

“还有,馨儿,我在府衙门口看到,除了宋思敏和贾圆通笑得开怀外,其他募捐的商户都一脸不痛快的样子,真是笑得很勉强哦。你说如果要是让他们知道,这募捐是贾家大力促成的,我想这些商户即使日后不给贾家小鞋穿,心里也会记恨的。你说呢?”

“哈哈、、、安然,真庆幸咱们是好朋友啊,我要为那些成了你敌人的人默哀!”

“哟,美人,意识到我的狠毒奸诈了吧,以后可不要惹我哦、、、”

李梅说完,就和卢雨馨打闹起来。卢雨馨一边护着肚子,一边躲着李梅的“魔爪”。

“馨儿,你,你是不是又有啦?”李梅看看卢雨馨的举止,惊喜地问道。

“嗯,快两个月了,原本还以为生了书帆之后,身子骨得养个好几年之后才能再度怀孕。想不到按照你说的法子调养身子,这么快就怀上啦。这书帆还不满月,我就又怀上了,害怕到时候分身乏术,顾不过来,这才打算回京城的,好歹那里算是我的地盘。”卢雨馨一脸母爱的抚摸着并不显怀的肚子,温柔地说道。

李梅自是不放心地交待了卢雨馨一番,才离开府衙,往家里赶。对于她去过县衙后院的事,一点也不怕别人知晓。本来她就为县令夫人接生过,要真是表现的形如陌路,那才叫有心之人怀疑呢。再说,李梅相信卢雨馨,以她的手段,即使真的有人调查,也查不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没过几天,黄岩镇的灾民就知道是贾家的家主心怜灾民,大力支持宋县令组织镇上的地主富户们,有钱的出钱,有粮的出粮,来帮助灾民化解灾难。

灾民们感动了,纷纷跑到贾家的府门前磕头谢恩,搞得其他募捐之人心里不舒服。捐款的又不是他贾家一个,凭什么好名声都被他得了去,好似其他人都没出钱出力似的。

除此之外,那些被迫捐款捐粮的人,对贾家还咬牙切齿的另一个原因是,他贾圆通的女儿是宋县令的宠妾,讨好了宋县令,是他闺女和外孙得利,可其他人却没有闺女在宋县令的府上啊!这次他贾家是又得名又得利的,可那些和宋县令后院没纽带联系的商户是枉出了血,名利全无,真是只能打掉牙和着血往肚子里咽!

不过,没过去几天,除了贾圆通和贾姨娘笑不出来之外,所有的募捐的人士都高兴了,还有的抢着追加募捐款的数目呢。

因为宋县令收了诸多善心人士的善款,感慨之余,便要为这次募捐的人修《功德碑》,把他们的善举一一写进功德碑里,好让后世子孙瞻仰传承。

虽然古代人信奉做了好事不留名,但同时又期盼着自己能流传千古。可是能名垂千史的,毕竟是那寥寥无几的传奇人物,作为一般大众而言,还是被世人所看不起的商户,能有幸被载入功德碑,世代传颂,那真是值得杀猪宰羊,大摆宴席来庆贺一番的。

更让一些商户兴奋的是,宋县令考虑到善款来自多人,到最后数目又多又杂,很容易在刻碑的时候出错,就借县衙门前的告示栏,先公布了这次募捐的明细项。县令大人贴出的布告不仅详细的写下了捐款人的详细籍贯,捐款数额,还对捐款人的家庭背景做了清楚详细的描述。

宋县令还在结尾处写到,他会亲自执笔写功德碑的序文,这布告会贴满一个月,这一个月之内,还有要捐款的或者续捐的,到时候也会被刻入功德碑里!

虽然募捐的商贾富户知道宋县令是想让他们多出钱出物,可这钱大家捐得高兴,乐意多掏,真是有钱难买能出名嘛。而且,让他们心情舒畅的是,公告一贴出来,灾民们就知道那贾家才捐了一百两的事,其他人最少都捐了三百两呢!自此,再没有难民去贾府磕头的了,反而出现不少人在贾府门前大吐口水,以此表达对贾家的鄙视和愤怒。

贾圆通自是被气得不得了,暗查了一番,才知道,给宋思敏提出功德碑和贴布告这些主意的人居然是李梅的弟弟李良材。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李梅家算是得罪了贾家。贾圆通心想,看来也要适当地给李家一点颜色瞧瞧,要不然,有些人真得会目空一切,不知好歹!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