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献宝

“禛儿,叫皇阿玛,来,叫皇、阿、玛。”

我抱着这儿在玄烨面前献宝。

“胤禛才七个月大,哪里就会说话了。”玄烨不信。

“怎么不行,我八个月就会叫阿玛额娘了啊,再早上个半个月也不是怪事啊。不然你多大会说话的?”

“谁会记得这个啊。又没人告诉我。”

“来,禛儿我们教教你皇阿玛,什么叫神童,叫皇、阿、玛。”

禛儿睁大了乌溜溜的眼睛,大大方方的看着玄烨,好像确认了什么才认真的开了口,口齿清晰的突出三个字:“皇阿玛。”白嫩的藕节一样的小手向玄烨张开。

玄烨惊喜的抱过胤禛:“啊哈哈,再叫一次,胤禛。”

“皇阿玛。”

“真不愧是我玄烨的儿子,来,皇阿玛带你去玩。”

“狗,狗,可可。”禛儿指着窗外正在洗澡的可爱,想出去玩。

玄烨了然:“好,去看狗洗澡。”

我忙追出去嘱咐:“看看就好,不要靠近哦。”

才出门,已经听见禛儿快乐的尖叫声传来。可爱这恶劣的家伙又开始了每日一闹,水一上身就开始猛甩,非要先甩个爽快才肯安稳的下水。宫女太监都很默契的回避,就头遭遇上的玄烨被禛儿害惨了。禛儿以为这是游戏,在可爱溅起的水花中咯咯直笑。

玄烨有生以来也是头遭遇上,不过衣服既然湿了,干脆抱着禛儿给安静下来的可爱洗澡去了。

哎,小心寄生虫啊。不过难得看见如此亲子的温馨场面,就小小允许他们放纵一次吧。准备晚膳去也。

玄烨的白菜豆腐汤应该熬的差不多了,别的菜准备起来简单。禛儿的土豆泥是饭后甜点。啊,干脆给玄烨也准备一份土豆泥好了,他还没吃过呢。就这么办。

没想到玄烨居然很喜欢土豆泥,对它咸咸糯糯的口感大加夸奖:“也给皇祖母送些过去,她一定会喜欢的。”

“禛儿没牙啊,吃这个刚刚好,没想到你也会喜欢。”

“有了孩子就不要丈夫,女人难道都这样?”

额,我盯着玄烨左看右看,要不是那一本正经的表情,我真的会认为他是在跟我撒娇哎。不会吧,我伟大的玄烨同学也会跟我撒娇?

我背过身去,噗呲一声笑了出来。

不过心里也暗暗提醒自己,千万不能只以禛儿为重心,忽略了更重要的玄烨。以前记忆中那些男人受过的伤,我不会让它重现的。孩子,确实是母亲的肉,但不应该是女人的全部。当然,即使爱,我也不会再让他这么明显的发现。

那夜,以少见的热情伺候了他。

心满意足的抱着我,他发了句感慨:“原来你吃软不吃硬,这么好用。”

坏蛋,骗我。

不过,本是闺房之事,两人心知肚明就好。

第二天,承乾宫相当忙碌。我是最闲的那个,拉着敏妍过来一起躲在书房逗禛儿玩。不小心看到了不该看的画面,当然与君共享咯。

“敏妍,你看秀吟和旁边那个,怎样?”

敏妍凑过来瞄了几眼:“嗯,站一起挺般配的。我就说你,又不过节又不是你生日,搞什么大扫除,原来是这个目的啊。真够贼的。”

“下人的福利就是我的福利啊。”

“嗯,我得学着点,以后我家那几个丫头要出去时候我也这么干。”

“嘿嘿,等你爬到我这个位置的时候,就行了。”

“才不要。”敏妍想也不想的挡了回来,“我现在挺好。”

“真没野心的家伙。”

“野心只会让自己生活的更累而已,在这儿我就已经够累了,搞不好英年早逝了都有可能。”

“别乌鸦嘴,你敢走我前面,我就让禛儿长大送也把你送上贵妃的位置,把你气活过来。”

“看不出来你居然这么恶毒。”

“还有更恶毒的呢,什么时候你也生个宝宝给我养啊?”

敏妍抱着禛儿狂笑:“禛儿啊禛儿,你看你额娘已经不要你咯,都开始给你预订弟弟了,怎么办呀?”

“坏敏妍,不要教坏我的宝贝。”

晚上,敏妍坚持留下来一起过问:“秀吟,怎样?”

含羞带怯的,那就是OK咯。

第二年年后,我把秀吟送出了宫,让温顺和花秀歌风风光光的给秀吟办了一抽礼。

我给秀吟的贺礼,不是银子,而是够资格坐上高堂位置的家人。

她没有回佟府,而是用额娘送的银子和自己的积蓄,在天桥附近开了盘了家店面,开了个小本生意的小吃店。花秀歌说她忙的很开心,那我就放心了。

下面我也该把花秀歌送走了,在宫里待到二十五岁对这个年头的女人实在太残酷了,不是每个人都可能有这样满意的归宿,我必须多为这个孩子提前考虑些。

尽管花秀歌再次拒绝了我的提议,可是我已经在有意培养稳重的知棋和灵气的坠儿,慢慢接替秀吟和花秀歌的位置。

孙之鼎在两年销声匿迹之后终于再次出现了,带回来一大箱子厚厚的记录。

千年后,有本书如下昭告后人——

下苗时选入钵,用杵研细。加水再研,入和苗丹少许,以微有红色为度,不可太多。再研极和。干湿所得,大约苗新宜润,苗久宜干;天寒用温水,天热用凉水。随取木棉絮一丸如豆大,泡透仍挹干,先展钵底苗浆,再收杵上苗浆……然后令孩子向明,左手拈起苗丸,塞入鼻孔,男左女右……

史书上,记载了多年后玄烨的一段《庭训格言》——

国初,人多畏种痘,至朕得种痘方,诸子女皆以种痘得无恙。今四十九旗……俱命种痘,凡所种者皆得善愈。尝记,初种痘时,年老人尚以为怪。朕坚意为之,遂全此千万人之生存,岂偶然耶?

岂偶然耶?

当然不是偶然啦,孙之鼎的一堆试验数据都没能堵住他们的嘴巴,最后还不是有人志愿接种才说明问题的。

不是我,我倒是想这么伟大,可是谁都不允许我尝试,最后,温顺和他那帮铁杆兄弟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减毒活病毒,完全的成功。

要知道,后来大清周边国家,甚至欧美,都从中得到了预防天花的经验。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