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执鞭逐鹿意在鼎(一)

转眼冬尽春来,宁夏生变,安化王竖起大旗,声称讨逆,并广招天下英雄来归。宇牧云是深知安化王其心并不在刘瑾而意在问鼎的,想到涉羽宫与安化王府历来交好,恐义父一时糊涂,应了安化王之邀,助他逐鹿中原,因之害苦了天下百姓,想到自己一时既然不便就死,那于安化王兵变之事,说不定还能出上一分半分的力气,心念天下,终于决定返回西北,心想若是义父要助纣为虐,那他不管使什么法子,总要劝义父收手才是。

这日他早已到了灵州,本想找一只渡船渡过黄河,先回涉羽宫看个究竟,谁想杨英已在河岸戒严,所有船只,全部扣于东岸,不许下水,宇牧云武功再高,总不能肋下生出双翅,凭空飞过黄河,眼见天色将晚,只好先进城来,找个暂时的安身之所,然后再设法渡河。

此时到了望月楼,宇牧云见那张老头到后面厨房去忙碌,自己闲来无事,想起途中所收到的安化王传布边镇的声讨刘瑾的檄文,忍不住又拿了出来,细细究读。

其实这篇檄文他已经读过许多遍了,但每一次重读,都不禁为文中之书所动。檄文中历数刘瑾罪状,小罪姑且不论,单只该杀之大罪便在一十八条之多,可谓罪恶累累,磬竹难书。若按檄文上所言,安化王起兵之事,当真是顺应天意,符合民心,想来只要略有血性之人,必然会揭竿而起,积极响应,饶是宇牧云这般深知安化王真意廪性之人,每每读至,总也忍不住气愤填膺,直恨不得冲上京城,生啖刘瑾之肉。

然而宇牧云终非常人,他每读檄文,虽然一时气愤,但过后细思,只要想到安化王实是为一己之私而不惜置万民于水火,热血便冷,心情也是由愤转悲,想道:“不管是刘瑾也好,安化王也罢,大明有这样的朝臣,终不是天下万民之幸。”有心想要为解决宁夏今日之变想出一个两全齐美的法子来,却始终苦无良计,想道:“箴儿聪明绝顶,要是她在这里,必有妙计可施。”但此念未息,旋即苦笑,想道:“箴儿虽然向来不喜安化王,可是也不喜刘瑾,他们两虎相争,她自是乐得看个热闹,怎么会愿意想个法子出来平定此乱。”想到天狼郡主,不禁牵动相思,不知此时她身在何地,又会在做些什么,神情忡忡,不觉物我两忘。

张老头备了几样精致小菜,用个托盘托了,送到宇牧云桌前,一眼便见到了他手中的声讨刘瑾的檄文。他虽识字不多,但安化王将此檄文广传边镇,其样式却是熟知的,心下自是一惊,不敢多嘴,只将小菜摆上桌来,道:“请客官瞧瞧,这些小菜可还合口?”

宇牧云惊觉,想了想,随手将檄文撕了,眼见张老头神色有异,不禁微微一笑,道:“老丈久在陕边安居,自是不喜欢打战的。我也不喜欢打战。”

张老头勉强一笑,本不想说,终还是忍不住应道:“咱们平民百姓,就算不喜欢打战,又有谁肯听咱们的?嘿,这次安化王爷兵变,听说已经攻下了几座城池了,真不知什么时候便会打到灵州来,咱们平民百姓的日子,只怕没几天好过了。”

宇牧云心中默然,道:“老丈,我有急事想过河,不知老丈可有什么法子?若是老丈能助我过河,小可自当重重酬谢。”

张老头道:“船只都已经被充公了,再说灵州守备史大人又已下了戒严令,不许任何人私自渡河,客官若非要去,除了走史大人的门路,其它是无法可想的。”

宇牧云也知象张老头这样的平民百姓不可能有什么助他渡河的妙计,只不过是随口一问,就算得不到结果,心里也并不失望,“哦”了一声,道:“不知史大人的官邸在什么地方?”

那张老头还未回答,便忽听有人笑道:“公子想要渡河,与其去求史镛,倒不如前来求我!”

宇牧云转头望去,只见酒楼门口一名浓妆艳抹的妙龄女子笑吟吟地倚门而立,面目陌生,自己并不识得,不由道:“不知芳驾有何渡河的法子?”

那女子轻笑一声,缓步走进楼来,伸头看了一眼宇牧云面前的小菜,扁了扁嘴,道:“这些粗劣小菜,如何吃得。掌柜的,把你这儿最好的酒菜都给我拿来!”从怀中掏出一块约重五两的银子,往桌上重重一抛,道:“帐算在我的头上。这些银子你先拿去,若是不够,待会儿我再给你!”

张老头又惊又喜,忙道:“够了够了!呃,还用不了那许多!”

那女子笑道:“余下的便赏给你了。”

那张老水头大喜过望,没口子地称谢,取了银子便要离开。

宇牧云却是皱了皱眉,道:“在下与芳驾素不相识,在下的饭钱,不敢有劳代付。”

那女子笑道:“公子何必这么客气?婢子这钱来得容易,花着就不心疼,再说能为公子效劳,婢子实是莫大之喜!喂,掌柜的,把你的好酒先拿一壶来,我要陪公子好好地喝上一杯。”挥了挥手,让张老头退下,自己也毫不客气,就在宇牧云对面坐了下来。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