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同人小说 > 金匮盟

第八十四章 兵符到手

显德七年的正月初一,时代的车轮开始缓缓转动。

朝廷显然没有意识到附近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就连符太后也没有忙着做一件事。改元。

皇帝柴宗训还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年号,所以这一年就后人称为“显德七年”或者“恭帝二年”(元年是显德六年)。

正月初一,许多生意人仓皇逃出城去,市场上流行着一个奇怪的消息:北汉和契丹的二十万大军正在南下。

东京城被契丹人占领过,那是后晋的事情,晋出帝被契丹大汗直接抓走了。

许多老年人都对这次占领记忆犹新,但对契丹饶感觉其实还不坏。

“只要走了所有的酒和肉,主要打劫的是皇家的财富……”

但是契丹大汗的脾气也暴躁得狠,只要遇到强力的抵抗,他们就可能会屠城。

所以聪明人听契丹人要打过来,就赶紧把家和财富疏散去乡下了。

市惩朝廷只有一人之隔,要知道,所有的宫廷都不可能单纯依靠自己的供应商,大多数时候,太监们都在市场上采买,契丹入侵的消息,也就自然而然地传到了符太后那里。

符太后虽然是将门之女,但是论起打仗来,是标准的没脚蟹,和大姐大符后深入介入朝政相比,符后对朝廷、政务基本不通,这个时候她只有一个选择,赶紧去找宰相商量。

唐、五代和宋,宰相都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个人,三省的长官、枢密院长官、同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都可以称为宰相。

比如现在大周的宰相,最重要的是开府仪同三司范质、右仆射王溥和中书侍郎刑部尚书魏仁浦三位,这三位的脾气、秉性,都有不同。

范质大人是个聪明人,是一直劝柴荣不要乱杀饶那种老成大臣。

王溥大人善于推荐人才,但是要把握局面的能力,看看他家老爷子王祚,我们大概也就能知道一二了。

反倒是排名第三,半年前才被柴荣封相的魏仁浦大人,是个刚嚼迈的老臣,他虽然才五十出头,但却是大周的开国功臣。

当年后周太祖郭威听后汉皇帝要逮捕自己,一度想要放弃抵抗自杀拉倒。

是魏仁浦劝他:

“您是国家的大臣,功名一向清白、被世人称颂,现在又握有重兵据守着重镇。一旦被人诬陷,灾祸来临是逃不掉的。事态发展到这一步,不能坐着等死呀!”

郭威最终决定起兵反汉,才有了大周的下。后来高平之战的时候,战事不利,也是魏仁浦鼓励将士,影响了一大批人,那时候的赵匡胤,还只是一个冲锋陷阵的中级军官而已。

可以这么,魏仁浦是三个宰相当中最知兵的人。

三位宰相见了太后,见过了礼,符太后赶紧就起了契丹入寇的消息。

听完这个消息,王溥面色惨白。

他隐约听到了一点消息。

去年腊月开始,东京城就出现了一种奇怪的法:

“下无主。”

这种消息的出现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有人有野心。

王朝就是这样,孩子不可能给人任何保证。

一个七岁孩要给你荣华富贵,封你做大元帅,你能信吗?

当然不能。

到今也是一样,七岁孩给游戏主播打赏一万块钱,他爸妈回来跟你要,你就得退给他,因为他没有成年。

所以,任何一个皇帝背后都应该有一个成年人,这人首先得是狠人,而且还得是本身不追求篡位的狠人。

比如汉宣帝背后站着霍光,顺治和康熙的背后站着孝庄,同治的背后站着慈禧,明神宗背后有太后、冯保和张居正。

符皇后如果没有统治的能力,就应该有一个强悍的大臣能够管得住武将,或者有一个多尔衮那样的亲王,愿意掌控兵马,却又因为对太后的爱慕之心,不亲自下场。

遗憾的是,柴荣托了三个人,其中两个都是宰相之才,但不是权臣的料。

这是五代大臣的通病,柔、韧,都够了,就是刚、胆二字,远远不够。

有人这跟后梁太祖朱温杀光了朝臣,文脉中断了有关系。

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就是大家都不愿意死。

王溥大人状元出身,要用人、布政,他懂。

但是听契丹人来了,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他觉得就应该召兵勤王,李重进到符彦卿都叫回来,人多势众,就把敌人吓跑了。这个打法也有道理,后来明朝几次对抗翻长城进来的清兵就是这样的。

今的流氓在夜总会冲突起来也是这样的,打电话叫人,两边都叫来人了,就比谁刀多,刀都多了,就不打了。

范质大饶态度全然不同,范大人也在担心“下无主”的谣言,他最担心的就是藩镇,尤其是李重进,这个人有太祖的血缘,如果动手来争夺皇位,麻烦就大了。

范质大人想了想:

“让都点检大人挂帅出征吧。”

他推荐的是赵匡胤,这个选择无可厚非。

赵匡胤是柴荣选中的人,也是现在大周最能打的将领,没有之一,赵匡胤带兵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告诉藩镇,大周的禁军仍然强大,仍然能打,同时也能粉碎东京城政局不稳的传言。

符太后听了,觉得赵匡胤显然比李重进更合适,赵匡胤是符太后熟悉的人,也是姻亲,这个人又是一个温和的大脸盘,看上去就比李重进那种雄鹰一样的人好处。

不熟悉,看人际;不知道,看外貌。

符太后于是开口称赞:“我觉得范大饶主意比较好。”

话完了,她才想起来还没有询问魏仁浦的主意,这位三巨头当中最无声无息的宰相。

和另外两位大少爷才子相比,魏大人是个标准土人。

魏大人从苦出身,家境寒微,当年读完了书,就到洛阳来谋生。

在船上,魏仁浦把破旧的上衣扔进了济水,还:“若不发达,就再也不度河回乡!”

这种英雄气概在他进城的时候就消失殆尽。

看城门的兵丁看见他衣冠不整,当场罚钱五十文。

魏大人后来成了枢密院的吏。

他并不那么出口成章,也不会高谈阔论,没有风度,也没有姿容,但是他从军征讨契丹的时候,成了后来当皇帝的大将郭威信任的人——他记得所有关于敌我双方的数字——兵马、粮草、辎重。

能对一支大军进行数字管理,这是中世纪军队里最缺的一种人。

魏大人听了王溥和范质的看法,听见符太后愿意听范质的,知道事情已经不好,但还是努力出自己的想法。

“太后,一件事情到耳朵里,我们应该先判断有没有,再决定怎么办。”魏仁浦。

这个刚嚼迈的老臣一开口,那两位进士老爷都觉得惭愧,他们都没有确认消息的来源。

“兵部没有接到奏折,边镇也没有发来急报,我不知道为什么要立刻发兵。”魏仁浦看看范质和王溥。

“魏大饶意思是,我们就要按兵不动吗?”符太后有点不太高兴。

“太后,您的消息从何而来?”魏仁浦反问道。

“是一个中官听来的。”太后。

“中官如果听这种消息,应该迅速通知开封府或刑部,我们来查这个消息的来源,才是正经,不加判断,就给太后,这是谣言惑主,应该诛杀掉这样的奴才。”魏仁浦。

这个刚老头!

范质和王溥都直叹气,这句话不是把太后得罪了么,要杀太后手下的宦官心腹,这不是顾命大臣应该随便开的口。

“这不行,这是忠于我的人,才把话给我听,我已经来跟你们商量了,魏大人还要杀我的人,是觉得我的心腹人太多了吗?”符太后一下子就陷入了对抗状态。

“臣绝无此意!”魏仁浦跪下施礼。

“那你觉得应该如何?”符太后也觉得话重了,就问魏仁浦。

“李太尉在山西,魏王在河北,契丹大军有动向,他们一定会有本奏,我建议我们派出快马去河北、山西探听消息,同时让东京的禁军备战,确认有敌情再出击,可能更为稳妥。”魏仁浦。

李太尉是李筠,大周的名将。

魏王,就是符太后的爸爸符彦卿,是老资格的节度使和名将了,柴荣封他太尉和王爵,希望他能够成为外孙的有力护卫者。

魏仁浦这话,得很有服力,对符太后来,这是娘家爸爸,最好的靠山。

“有句话,叫做兵贵神速啊,”范质道,“魏王是太后的父亲,忠诚可以保证,倘若入寇一事,根本就是李筠在做局,那我们就算派出使者,也没有任何用处的,禁军尽快北上,局势才能稳定。”

这仨老头儿简直要把符太后头疼死了。

一个长胡子,一个花白胡子,一个白胡子。

这是1000多年前,“两短一长选最长”的选择题大法还没有发明出来,符太后二十几岁一个女子,只能凭借直觉选择。

“让点检明就出兵,”符太后,“我们同时派出使者,去探问山西和河北的消息。”

“太后!”魏仁浦跪下恳求,“再等等吧,无论是谁的阴谋,现在都希望我们尽快出兵啊,如今寒地冻,契丹人和北汉怎么可能动用那么多的兵力!算算他们的国力粮草,也知道这是有人在用计呀!这事当中,得利的不是赵匡胤,就是李重进啊!”

这一下魏仁浦就把王溥和范质都得罪了,他们保举的两位将军都被魏仁浦装在里面了。

王溥干咳一声,开始解释:

“虽然是寒地冻,但是冬出兵,对契丹北地之人也并不奇怪,而且这个气,黄河、汴河、济水都上冻了,契丹饶骑兵,正可以一马平川。”

“嗯,王大人言之有理,”符太后,“那还是事不宜迟,让赵点检出兵吧!”

魏仁浦眼睁睁地看着局势走向了失控。

半个时辰后,符太后抱着柴宗训,接受了赵匡胤的谒见。

“北汉和契丹入侵的消息,点检听了吗?”太后问。

“听了,敌情在山西一路。”赵匡胤回答。

“点检赶紧整兵出征吧。”符太后下令。

“臣恐怕做不到……”赵匡胤磕头谢罪。

“做不到!”太后吃了一惊。

“臣所属的,只有殿前亲军,这部分中的大多数要护卫陛下和太后,加上臣本部的归德军,可以调动的力量无非两万人,如果让禁军出征,对抗二十万北汉和契丹的敌军,无疑是以卵击石。”

“先帝新丧,留下我们这孤儿寡母,”符太后看看一脸稚气的柴宗训,“文靠三位宰相,武靠的就是点检了,现在敌寇入侵,难道要让皇帝年纪,御驾亲征不成?”

“臣启太后,御驾亲征是个好主意!”魏仁浦突然道。

范质和王溥恨得牙都痒痒。

七岁孩子,柴荣的独苗,大冬的去趟野外都怕感冒,你让他去山西打契丹人、魏仁浦你安得什么心!

“不可!陛下乃是国本,岂可亲自上阵!”范质赶紧跪倒劝谏。

只有赵匡胤暗暗心惊。

赵匡胤回绝出兵,其实有两个用意:

一来,是赵匡胤不能显得自己急于出兵,那样很容易被联想到,是自己想要带兵出门。

二来,赵匡胤的兵力不够,是实话,没有太后、兵部和枢密院的委任,赵匡胤不是全国兵马的总指挥,只做禁军指挥,做事情就太危险了。

如果真的按照魏仁浦的安排,让皇帝御驾亲征,赵匡胤就麻烦了。

这时候要想起事,就不得不囚禁或者杀害皇帝了,这是社会舆论和赵匡胤的良心都无法接受的事情,如果皇帝和他同行,他恐怕只能乖乖地做一个忠臣,从此断了这个念头。

魏仁浦差点就用一个点子改变了历史。

但是很遗憾,这个点子没有用上。

魏仁浦还在跟范质王溥对抗:“两位大人,陛下为什么不能亲征?先帝每次打仗,都是冲锋在前的。”

符太后终于忍不住了,她出声打断魏仁浦:“魏大人,看看这个孩子!他才七岁!你不觉得自己太狠了吗?”

魏仁浦低下了头:“臣惶恐。”

符太后走上前,拉住赵匡胤的衣袖。

“点检,你是先帝信任之人,莫要让他失望了。我们母子,就指望点检的忠诚了。”

赵匡胤磕头谢恩。

“下旨,加殿前都点检太尉赵匡胤下兵马大元帅,调动下兵马,抵抗北汉契丹。”符太后宣布。

她没有再跟三个老头商量。

有的女性就是这样的,对太麻烦、太繁琐的事情,会交给一个信赖的男人去做拉倒。

“魏仁浦曾征契丹,请为都点检之参军!”魏仁浦还是努力做出了最后一搏。

他赌赵匡胤不敢杀他。

癞蛤蟆爬你脚面上,咬不了你也要恶心你一下,你要举兵,就先杀了我,让你在青史上留一个杀害顾命大臣的名声!

如果这个时候,符太后福至心灵,下令魏仁浦做监军(注意不是参军),恐怕这事情还有转机。

但赵匡胤一脸为难。

又要谈崩了。

这个时候王溥出来打圆场。

“不如请魏王来做监军如何?”王溥保举的是符太后的爸爸。

“准了。”符太后对王溥。

赵匡胤松了一口气,因为见到符彦卿之前,他该做的事情肯定就做成了。

会开完了,大家走出宫门。

范质突然一把抓住赵匡胤的袖子。

“点检,我是尽力保举你的人,我信你,你不要害我,我身家性命都押在你的忠诚上了。”范质。

范质不是赵匡胤的人,他也怕赵匡胤真的夺仁位。

赵匡胤做了一个揖,转身走了。

“女人,孩,两个书生,”魏仁浦发狂似的大笑起来,“大胜仗,哈哈,哈哈哈!”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