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军事 > 律令大明

第十八章 李大忽悠

“多少?!七百万贯?!”

“回陛下,正是。而且,这只是先前的金额,忠勇伯还跟各处的富商们约定了提供货物或者分享利润,据奴婢估计,忠勇伯一年之内,净收入一千万贯不在话下!”

朱元璋傻眼了:一个人,一年的收入赶得上我大明的财税收入的一半?这尼玛还怎么玩?咱打天下坐天下一共三十五年,金银珠宝也抢了不少,可咱这内帑好像也就一千多万贯吧?这小子,一天挣的,就比得上咱二十四年赚的?

“他是......怎么搂的?”

董恩哭丧着脸道:

“回陛下,奴婢也不清楚。只是听说他办了一个招标大会,将他掌握的几种商品推销了出去,价高者得。对了,那些富商要参加这个大会是付了钱的,每人两千贯,而且还交了押金,如果大吵大闹或者中标了,这两万贯的押金就充作货款不退回了。算下来,仅仅是门票和押金,就有两百多万贯的收入了9有代理费,如果竞标成功,就要缴纳代理费用,所以这些林林总总加在一起才有了七百万贯呢!”

朱元璋还是没搞懂,他那脑子里的小农意识完全玩不了这种现代商业的常规操作。但他知道了两点:第一,大明的商户是真有钱啊!随随便便就可以出到两千贯的门票钱,咱老人家光是吃穿,两千贯也得吃上好几个月呢!

第二,为什么那小子要求着自己给各地的商户发路引。那劳什子“英雄帖”,背面其实就是自己的手令,各地的商户有了这个路引才能够到京城来。不对,这么一来,这门票的收入貌似是咱的呀?

朱元璋一想到这里,勃然大怒,正要叫人把李之弘叫进宫,突然有一个新官进入大殿,说是忠勇伯求见。朱元璋胡子一吹,微微一笑:这小子还挺识趣的,主动给自己送钱来了。挥手宣李之弘觐见。

李之弘小心翼翼进了大殿,还没等自己行礼,就被朱元璋叫了起来:

“别搞那些有的没的,你来干什么?”

李之弘抬起头来,分明看到朱元璋的两只眼睛里面充满了对金钱的渴望。他哭笑不得道:

“陛下,微臣特来给陛下送钱来了。”

朱元璋眼睛一瞪:

“说什么?什么送钱?搞得那么庸俗!你还是凤阳府的解元呢,又是同进士出身,怎么说起话来就不能注意遮遮掩掩嘛......那个你给咱多少钱?”

陛下,你这反转也忒快了吧?

李之弘腹诽着,面上沉稳道:

“陛下,微臣此番代理招标大会,十分成功,总计推销出去十种商品,扣除微臣在毛集的工坊所需要生产的原料、雇佣工人薪资、运输商品的资费以及本次宣传的林林总总各项成本支出,目前净利润七百二十九万六千贯,一年之内,净利润可达一千二百余万贯,三年之内,利润可达两千万贯。

三年以后,将会重新招标,届时由于之前的商品名气都已经打了出去,而且微臣将会开发新产品,所以估计三年之后的招标大会,光是门票和押金就可以收到八百万贯,加上代理费,应该可以达到一千五百万贯,五年之内,将能够盈利四千五百余万贯,达到陛下的五年内盈利三千万贯的要求。

陛下,微臣当初可是跟你保证了,五年之内保证三千万贯,没到这个数字,我倾家荡产也满足;超过了,那么超过的部分都是我的。当然,微臣会缴纳商税,超过的部分,会按照三十税一的比例缴纳,绝对不让陛下为难。

今日盈利七百二十九万六千贯,扣除需要向户部缴纳的商税,即二十四万三千二百贯后,还有三百多万贯是货款,臣要回去扩大工坊和生产,以便能够及时向各地商户提供足量的商品。所以,微臣将在一月之内,向陛下内帑缴纳四百万贯宝钞,之后,还需要在三年之内,缴纳两千六百万贯。”

“哈哈哈哈!”朱元璋仰天大笑,“好你个忠勇伯啊!真是不负咱给你的这个封号!不仅勇猛,而且忠诚!这可是四百万贯啊!你居然眼睛都不眨地就给了咱C,那咱就笑纳了哈。”

李之弘微微一笑:哼哼,怎么可能那么轻松让你拿到钱呢?前世的我是干什么你可别忘了,能够忽悠那些大客户乖乖地把兜里的钱转出来,这就是能耐。预先取之,必先予之,朱老大,你栽在我的手里,不冤吧?

“陛下,微臣有一个问题,还望陛下解惑。”

“哦?有问题啊,尽管问!”朱元璋看起来心情非常好。

“陛下想收的是宝钞呢,还是银两呢?”

“哟?你收的是银两?哈哈,那银两更好呀,咱当然要银两!”

“可是陛下,我们大明不是禁止用金银交易嘛?”

“这......”朱元璋有些为难了。

李之弘见状又问了一句:

“陛下,微臣听说,我们大明是因为缺少金银,所以才用宝钞。可是微臣听说,这个宝钞印多少全都取决于陛下的意愿,陛下想印多少,就印多少,不知是否属实?”

朱元璋脸色一沉:

“你想说什么?”

李之弘抬起头来,正色道:

“陛下,如果您想要保持宝钞的币值,那就不能随意印发,之前发出去的旧损的宝钞,也应该要着有司回收。而且,现在民间还有不少假币,无疑是损害了宝钞的信用。那么,长此以往,百姓们都不用宝钞了,那么微臣交给您的钱也就打了水漂了。”

“怎么会打水漂呢?”朱老大有些生气了,“咱要他们用,他们还敢不用?”

李之弘无奈的苦笑了:他就知道,这个满脑子小农经济思维的皇帝对金融的基本知识是一窍不通。唉,李大忽悠,上场吧!

“陛下,微臣斗胆,向您叙说货币的历史。远古时代,还没有宝钞,也没有银两。人们如果想交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得通过约定俗成的规矩,比如,一头羊换三十只鸡,一头牛换两头猪等。可是后来人们觉得这样不方便,而且对于商品的价值计算不够准确,就开始用那些比较稀少的东西,比如宝石、贝壳、金银之类的来作为一般等价物来交换。”

“一般等价物?”

“也是商品,但可以用这个特殊的商品来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比如以银子为例,银子就是一般等价物,它可以体现出其他商品的价值。一两银子可以买十只鸡,三两银子可以买一头羊,这样以后大家只要有银子,就可以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比较方便。

但是我们大明银两奇缺,所以陛下雄才大略,开创了宝钞,用宝钞来代替一般等价物。于是一贯宝钞可以买十只鸡,三贯宝钞可以买一头羊等等。这里的宝钞可以替代银子。但是陛下您发现没有,宝钞之所以能够替代银两,是因为陛下的规定。但是,陛下您可以让宝钞司不断生产宝钞,您可以不断凭空生产出银子嘛?”

朱元璋沉默不语。

“所以,宝钞如果替代银两,那就必须要有银两的特性。这其中,至少要满足四个条件。”

“哪四个条件?”朱元璋看起来有些感兴趣。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储藏,支付手段。”

“......什么玩意儿?”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