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 茶楼擂争(35)

一个小吴,一个邢老师。

小吴本来既有实力,也大有希望夺取个人赛冠军的;若真夺冠的话,还能勉强弥补昨天晚上意外巨大失误而丢掉擂台赛团体冠军的遗憾。

可惜啊,竟然因为喝多了,又耽误了今天的比赛!

另一个邢老师,他心思很重。

自己竟然连前八名都没进去,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无法接受的沉重打击。

四胜三败的共有六人,三胜四败更多,邢老师对手分最高......第九名,估计他应该是很不满意呀。

其实李铁如也很危险,万一输给邢老师,他的名次很可能就是第九名或者更靠后!

邢老师可能是蹿升到第三,那样他可能会乐开花了;本来他得意洋洋的机会是非常大的。

说起来,只不过是座次不同,喝酒都是一样的,偏偏每个人都是那么在意。

大辉比较大度,他与老秦大分、小分恰巧都一样,原来是并列第七八名;老秦霸道地说,不必加赛或者抽签之类的,我就第七,你就第八吧,同意不同意?

大辉不假思索地就点头同意。

老秦得意地笑道:“还是大辉明智。”

李铁如很奇怪,这不是谦让吗,怎么成了明智了呢?不由得露出疑惑的神情。

老秦是人精,一眼就看出李铁如的不解。

他笑嘻嘻地说:“铁如不明白是吧?要不你可以问问大辉,我得第七、他得第八,他是不是服气?”

李铁如傻傻地看看大辉。

大辉再次默认。

老秦美滋滋地说:“我都把他降到让五个子了,他能不服气吗?”

李铁如很吃惊,他感觉,老秦也就是略强于大辉,却怎么也想不到,差距居然那么大。

大辉有点不甘心,想要反驳,又泄气地叹了口气:“哎,我现在也没有士气了......”

他说得非常生动形象。

李铁如却依旧不明白,大辉这是怎么了,现在怎么会没有士气了呢?

士气是维持意志行为的具有积极主动性(积极性)的动机。

士气就内在来源来讲,可分为自觉性、凝聚力和自我实现心理三种;士气就外在表现来讲,可分为勇气、忍性与操心三种。

士气的作用在激发个体精力、体力、能力等潜在能量于一定的职责、任务乃至个人的人生目标。

士气的根基在于由对自我本性本能的觉悟而形成的信念,影响士气的因素在于由信念分化出来的态度和信心,态度从低到高可分为利已心理、归属心理、荣誉心理三个层次,而信心从低到高可分为自我效能感、集体效能感、业绩经验感三个层次。

利己心理与自我效能感在职责任务目标上的对立统一会形成自觉性这一士气状态,归属心理与集体效能感在职责任务目标上的对立统一会形成凝聚力这一士气状态,荣誉心理与业绩经验感在职责任务目标上的对立统一会形成自我实现心理这一士气状态。

自觉性在行为作用程度上最低层次的士气状态,凝聚力在行为作用程度上是中等层次的士气状态,自我实现心理在行为作用程度上是最高层次的士气状态。

一个人士气情况怎么样,斗志是否旺盛,对于日常工作、学习等事情,都会起到非常重大作用;如果没有了士气,那简直有些不敢想象。

如同大辉,邋里邋遢、精气神都是松松垮垮的,没有点正经气息,满满的是颓废。

引证解释。

1、军队的斗志

《汉书·李陵传》:“连战,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辇,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陵曰:'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

《宋书·刘怀肃传》:“流矢伤怀肃额,众惧欲奔,怀肃瞋目奋战,士气益壮。於是士卒争先,临阵斩振首。“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七:“是时先公中流矢,得归朝人参议马观国万金良剂,即裹创巡城,士气鼓作,卒保一城生聚。“

明高攀龙《答袁节寰中丞》:“今天下难联者人心,难得者人才,难鼓者士气,得老公祖(袁可立)一点真精神不难矣。“

清黄钧宰《金壶浪墨·汉奸》:“公鼓励兵民,士气方锐。“

徐迟《牡丹》:“后来李印光指挥了八月攻势,直捣徐蚌。几员赫赫名将都上了阵,士气又旺盛。“

2、读书人的节操

宋陆游《送芮国器司业》诗:“人材衰靡方当虑,士气峥嵘未可非。“

宋陆游《寄别李德远》诗:“中原乱后儒风替,党禁兴来士气孱。“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谢启昆﹞出为扬州太守,扶养士气,主持风雅者数年。“

3、读书人的风气

明刘基《诸暨州重修州学记》:“於是庙益邃以清,学益隆以严,弦诵蔼然,士气为之一新。“

4、士人作品的风格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下:“其标格高下,犹画之有匠作,有士气。“

士气为什么要在心理学上那样定义?

第一、因为绝大部分日常用语,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界对士气定义中可以看出一个共识的或并不否定的部分:士气对于个体执行整体长远目标任务具有驱动力作用,是一种服从于整体长远目标且具有驱动力作用的心理活动。

第二、因为士气在一定目标任务上,它支持维护的既不可能是娱乐休养行为也不可能是潜意识行为,反倒只可能是需要克服相应娱乐休养心理和潜意识心理的有意志过程支持(有目标任务引导和行为过程自我心理监查监督)的意志行为。

第三、因为现代心理现象分类中,士气可表现于其中的所有心理现象中,而若单一采用某心理现象类别几乎也都可以用来解释士气,但却只有以动机作为“决定行为的内在动力“的概念,才能地实质性地指出所有的与士气相应的心理现象作为士气性行为动力的特征。

士气在心理活动中表现为很多方面,但无论那种表现,都必须具备心理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和意志性两个特征,才可能属于士气的范畴。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