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个体成就(4)

第四台阶:年龄。

目前中国的一流棋手开始学棋的年龄,最小的是常昊和罗洗河,都是在5岁左右。

开始年龄最大的是曹大元和刘小光,都是在10岁左右,他们是在已经上学之后,在老师或教练的启蒙之后才开始学棋的。年纪小的孩子能有时间的余地,而年纪大一些的孩子,能有一定理解力,学棋会快一点。

我们且将棋手初次学棋的最好时间,看作幼儿园的大班到小学三年级之间。

一般来说,一个人在16岁之后再来学习下棋是很难成为一个职业棋手的,只有很少的例外。

迄今为止知道的唯一的“大器晚成”的高段棋手是梁鹤年六段,他是在“*****”上山下乡期间学棋的;但是他没有进入中国最高棋手的层次。

围棋是需要“童子功”的。

没有在一定的年龄进入围棋的世界,就很难成为一个专业棋手。

其中的原因很复杂,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

记忆力的最佳时间对于围棋是很重要的。

孩子的记忆力是最强的。

由于成人的理解能力要比孩子强,所以,对一个局部的理解,常常会以为一下子就全部吃透,也就会缺乏反复思考和反复练习的兴趣。

实际上成人的理解深度和熟练程度会不及孩子。

在孩子的思想还很单纯的时候,容易全部接受围棋。

也容易用围棋应该有的思考方式对围棋进行思考。

而中学生或者成人已经有了较多生活经历,他对围棋的思考已经倾向理性,因此也就容易受到生活经验的干扰。

有的可能有益,但是有的会排斥围棋的思考方式。

围棋在成人的生活中所占的地位和在一个小学生生活中所占的地位不是一样的,能够投入的精力也是不同的。

围棋水平提高需要长期积累。

一般至少有 8到10年不间断的努力才能将一个初学者变成一个超级棋手,中国棋手成长的时间还要长一点。

成人或稍大一点的学生在这样长的时间很难集中精神在当代,学习围棋的年龄有趋小的倾向。

由于10岁以上的孩子正是开始发育的年龄,自我的意识正在形成。

置身于一群比他更小的孩子中间,在心理上会有潜在的抵抗性。

再加上其他年龄小的孩子学棋的时间比他长,棋下得比他好,自尊将会变成害怕失败,影响他坚持下棋的决心。

第五台阶:强烈的求胜欲望。

这是对所有竞技项目的选手的共同要求。

美国对140名奥运会冠军调查后发现,每个冠军在他、家庭,以及他的教练或对他影响很大的人中,总有一个“最有斗志的人”。

中国着名游泳教练陈运鹏认为,上面的调查说明,对一个选手最完美的要求是斗志(心理)、技术和能力的结合。

陈运鹏的分析,完全符合围棋的实际情况。

围棋是个人的对抗,大型比赛最后的胜者常常只有一人,就更需要有不懈的斗志。

对围棋来说,会干扰求胜欲望的因素并不少,一是传统的东方文化并不强调正面的竞争;二是多少年来中国人下棋的传统,首先是陶冶人的修养,强调“道”和艺术,要求淡化“胜负”;三是围棋本身的内容已经充满了东方哲学的色彩,棋手容易受到影响。

而事实上,最优秀的棋手也应当是一个胜负师。对任何对手都能保持强烈的取胜欲望,是一个棋手很基本的要求。

第六台阶:心理能力。

一个棋手的心理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这已经从本书的一些篇章中作了分析。

这种心理能力是一种自控的能力。

事实上所要控制的是一种心态,能在比赛的任何阶段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来判断形势和保持韧性的精神,能在赛后自我治疗修复失利后的心情。

第七台阶:研究围棋的环境。

现代棋手已经不可能再回到个人研究的老路上去。

在清朝,已经出现了好多顶尖棋手“双子星座”的现象,这已经证明了围棋手的成长,是需要讨论研究而提高的;在相同的良好的围棋环境中的棋手,成材的可能性都很大。

在现代,同一时代的优秀棋手出现“丛生”的现象。

从木谷实道场出现这么多的超一流棋手这一点出发,人们更多地研究了信息时代的棋手成材规律。

虽然棋手能够从不同的媒介上很快获得棋谱,但是,必要的相互研究有助于棋手思路的广阔和研究的深度。

现在,每当比赛,常常在观战室中集聚众多的棋手,边看棋边研究。

实际上,在中国、韩国和日本,棋院也是一个专门研究棋艺的机构。

中国棋院的少年队、韩国的冲岩学校和日本棋院的院生制度,都含有一定的研究成分。

在日本,藤泽秀行为中心的“秀行兵团”和吴清源先生为中心的研究群体,都是对棋手有相当的推动力的。

年轻的中国棋手由于居住在中国棋院,所以一直有互相交流的机会,而且也形成了一些研究群体。

以上七个台阶,能够使一个棋童到达职业棋手的位置。

但是因为个人的资质有别,能达到的水平也有别。

一般认为,至少能在勤奋的前提之下,一个资质比较平常的孩子能到达业余5段的水平。

以下的三个台阶,专门属于专业棋手中的佼佼者—一流棋手和超一流棋手。

第八台阶:综合能力。

这首先要有全面的技术。

全面是一个胜率很高的棋手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在高段棋手之间,已经出现风格之前,要有高的胜率,就需要能够战胜所有风格棋手的本事。

这样,他要在开局、中盘和收官上都很强。

要在进攻和治孤上都有能力。要在下一盘杀棋和下一盘比较功力的棋上都能表现出色。

有的研究者将科学研究中的“木桶原理,短板效应”引入对围棋手的研究之中,认为从围棋的特点来看,一个棋手在比赛中短处会比长处更重要。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