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订亲

“二小姐多蒙大人照拂,桂容替我家老爷谢过大人。”顾桂蓉道。

“嬷嬷不必客气。”秦怀谨还礼道:“应该的,小苗是顾家最后的根苗,是桑柔最后的牵挂,我会永远照顾她的 。”

“不必劳心,小苗有我。”齐思奕道。

醋意真是无处不在。

秦怀谨哭笑不得地瞪他一眼:“知道知道,没谁跟你抢,我是她姐夫。”

“假的,你和桑柔没有成亲,所以算不得真姐夫,名不正言不顺……”

“齐思奕,我忍你很久了。”秦怀谨终于跳脚:“你再啰嗦,明儿我便让小苗悔婚。”

“我家小苗不会听你的。”齐思奕笑得一脸甜蜜。

秦怀谨懒得理他:“嬷嬷是要跟着小苗一道去淮水么?”

顾桂蓉道:“实在是太牵挂二小姐,淮水一行定然有危险,再不陪着她,以后会无颜见老爷。”

“行,走吧,再在这屋里多呆一刻,我会疯掉去,受不了某些人。”

某些人正拿着请柬傻笑:“你说我要不要请许尚武呢?很想让他亲眼见证我和小苗的订亲礼。”

“疯子。”秦怀谨白他一眼转身离去。

再见顾桂蓉顾桑苗很激动,她是自己所剩不多的家人,出嫁前能有她陪着,家的感觉更浓。

“二小姐……”顾桂蓉上前拥住她:“真的好担心,宫里太危险了,好在你现在已经脱险了,以后别再那么冒失了,别再去惹那妖后,她的心狠手辣不是你能想象的。”

“对不起,让您担心了,这次去淮水也会有危险,嬷嬷要不就留在京城吧。”

“先不说这些,订亲的日子定下来了,大公子的意思是,订完亲之后,再去淮水,所以日就比较近,我和季妈妈过来,是为你准备订亲礼的。”

“季妈妈好。”顾桑苗要向季妈妈行礼,季妈妈忙托住,自己先屈膝道:“二小姐快莫要折刹了老奴,您可是我家大公子的未婚妻,未来的大少奶奶。”

“要劳烦妈妈了。”顾桑苗道。

“二小姐客气,老奴来时,已经拟了一个单子,二小姐可以先参祥一二,有要添减的,您及时跟老奴说。”季妈妈道。

顾桑苗道:“只是订婚,不用太隆重,妈妈在大公子跟前呆得久了,知道大公子的喜好,我没什么要求的,怎么都行,只要大公子没意见,妈妈作主就好。”

因为早就熟悉,季妈妈也不怎么拘束,又与顾桑苗聊了一会子,这才出去办事了。

屋里没有了旁人,顾桂蓉就拉着顾桑苗问:“小苗,去宫里可有收获?”

“有,孙公公藏着的那张字条拿到了,正要给您看。”顾桑苗道。

顾桂蓉眯着眼睛仔细看着纸条上的字,脸上露出迷茫之色,似乎在努力回想:“好熟悉,就是一直想不起来是谁的。”

“嬷嬷仔细想想,孙公公说就是看了这张字条,才去给父亲递假消息的,父亲究竟在朝阳宫看见了什么?”

是太后与许之怀的丑事吗?

在宫里呆过一阵,知道许之怀与太后之间的龌龊之后,顾桑苗脑子里不止一次设计父亲当年的死因,可种总剧情到最后都不能自圆其说,都有漏洞。

其中一种就是太后与许之怀在幽会,被父亲撞见,太后起了歹心,设计杀父亲灭口。

可如果是太后偷人被撞见,为什么是被戴了绿帽的皇帝下令杀死父,而太后却安然无恙,反而还得到了大权呢?说不通啊。

皇帝就算爱面子,不以这个罪名杀太后,那也该将其秘密处死才是啊,还有许之怀,为何他还好好活着,还平步青云了。

“前几日我还看见这个人的字了,是谁来着……”顾桂蓉的喃喃自语让顾桑苗很兴奋。

“嬷嬷说前几天看见了类似这个字迹的字?”

“是啊,很象,嬷嬷当年跟在你父亲身边多年,你父亲便爱研究别人的字迹字体,耳濡目染下,我也爱注意人的笔迹,所以有印象,可这个人的字我见得不多,所以一时半会儿记不起来。”顾桂蓉道。

“前些日子……你最近不是一直住在恭亲王府吗?那这个人就是恭亲王府的人?”顾桑苗大惊道。

“嗯,大公子将我从掖庭救出后,我便没有离开过王府,只去过一次宫里,也是跟着老太妃和你去的,只呆了不到半天就回来,应该是在王府见到的这个人的字,可怎么就是想不起来了呢。”

“不急,反正还是要回恭亲王府的,总有机会再见到这个人的字。”顾桑苗道。

“嗯,不错,肯定能找着这个人。”

顾桑苗心中却思虑开了,这个人如果是恭亲王府的,年岁应该不小了,字条是十年前的。

而十年前能出入皇宫的,又只有那么几个人,齐思奕那时还小,才十岁,这个字不是十岁孝子能写出来的,因为这个字,有刻意隐瞒真迹的意思,行笔看着有点不够顺畅……

王妃和王爷及其身边的人,都能出入皇宫,也许这个人,就在其中。

是的,不急,范围缩小了,找到他只是时间问题,很快了。

顾桑苗心中充满期待和希望,那个未曾谋面的爹爹已经深入她的心,而她早已与已逝的顾桑苗融为一体,爱着她的爱,恨着她的恨,继承了她的身体,她的意识早就融入骨血,她的爹就是自己的爹,她的仇,就是自己的仇。

春儿进来禀报:“季妈妈拟的单子里有几样要姑娘过目。”

刚才不是看过了么?

原来这是个小单子,先前的全是要备的礼品极府里的装饰,糕点吃食要用的材料,这一张全是首饰。

“怎么这么多?”这得花多少钱啊。

“季妈妈说,姑娘只管看单子,喜不喜欢,不喜欢可以改几样,银子的事,不用姑娘操心。”春儿道。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