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8章 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你再说一遍,要建什么?”

章楶和张商英的性子沉稳一些,只是心中有些惊骇,但章惇就不一样了,他的铁憨憨属性暴露无遗。

“大宋军官学院,怎么,名字是不是大了些?要不再改改,叫西北军官学院也可以,就建在兰州府,各位觉得如何?”

三人中都和大宋的军事大有瓜葛,他们也发现朝廷对武人的态度一直在便,不再像以往一样被压着打,文人集团瞎比比的情况也在减少,可直接建起一家军官学院,有这个必要吗?

就算他们几个没什么,那些文人集团不疯了才怪,这是非要把自己往死里折腾啊。

看到三人看自己就像看火星人一样,钟粟知道这些人毕竟是大宋土着,虽然深受自己现代思想的洗礼,但终归难以从根子上改变。

也罢,既然如此,那便再次洗脑一番,否则接下来便只能尬聊了。

“各位难道就没有发现,我大宋已经和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

以往我大宋轻贱商贾知道,现在已经就连当今官家都在设法为自己赚内帑。

还有皇室宗亲,本来还在遮遮掩掩,现在呢,都在为自家谋福利。

各级官吏也一样,与其靠着贪渎敛财成为大宋的蠹虫,还不如堂堂正正地养猪,还能多赚一些外快。

说到了这里,各位也看到了,我大宋固然富庶海内外,但每年的旱涝灾害一出现,各地的灾民便会蜂拥而至。

现在有了高产作物,有了铁山煤山工坊需要人力,大宋百姓不但不会忍饥挨饿,还能额外赚钱,大宋立国一百多年,可曾有过如此盛况。”

说到这里,钟粟显然感受到了三人略显奇怪的眼神,这些事情似乎和他自己的作为大有关系,现在堂而皇之地说出来,似乎有些标榜自己功劳的意思。

“暂时先不说这个,就说当今朝廷吧,几位都是位居机枢,自然留意到,我大宋百年来来的党争已经被清明的政治风气所替代。

不说别的,王荆公和涑水先生谁不是饱学之士,可他们却偏偏被党争裹挟,以至于欲罢不能,苏学士还在世,他可以当时的见证人。

假如此二人是另外一番作为呢,就如同当今的章相和曾相,只要一切好商量,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对方,朝政还不是风生水起?”

钟粟总算将话题从自我标榜扭转过来,从三人的眼神便可以看出来。

“说这些的意思,那便是一切都在变,我大宋要不惧外敌,那边不能继续走原来的老路,必须要走出一条具有大宋特色的道路。

既然有书院培养文官,那为何不能有军官学院来培养武官?武举都可以有,那便专门建设军官学院,为我大宋戍边培养出更多的高级将帅,岂不更妙?”

最后,钟粟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听起来很是符合逻辑,但三人还是有些转不过来。

说服性极强,但收到的成效很一般,还是大宋的惯性思维导致的。

但钟粟也有思想准备,就算不能得到三人的支持,只要他们不反对,钟粟便有办法实施。

“钟侯,你可曾考虑过官家的想法?”

章惇的确是无话可说,至少目前还没有找到有力的驳斥方式,至于祖宗成法之类,说出来其实很苍白的,而且正如钟粟所说,官家赵佶真的在变,那些祖宗成法的影响力已经在逐渐减弱。

“官家的想法难道不是让大宋变强吗,官家难道希望我大宋被西夏契丹欺凌吗,官家难道想死守着缺少幽云十六州的大宋河山无所作为吗?”

一连串的官家三问,让三人更加找不到反驳的理由,但他们心里真的没底,这样的说法一旦提出来,谁知道又会引发怎么样的地震。

“现在的问题是,官家觉得如何,那是我们应该想办法争取的。

既然各位没有意见,那边说说想法吧,这军事一道,钟某只是一知半解,具体如何,还得各位谋划一番。”

钟粟知道,这时候征求意见的机会已经来了,如果过了今天晚上,这三人说不定便会琢磨出什么幺蛾子来。

可钟粟这么一说,三人却面面相觑。

就算有想法,这时候能说吗,三人都是老吏,这点智商绝对是有的。

钟粟瞬间明白了,他们还是有自己的顾虑。

“各位放心,尽管畅所欲言,这一切的后果钟某来承担。

今日请教各位,只是这札子钟某不知道该怎么写,请谅解一个军盲的无知。”

钟粟的说法逗得三人一乐,他们也明白了,钟粟不是找他们来承担责任的,只是想获取一些具体的操作。

章楶看了看章惇和张商英,叹了一口气说道:“老臣这枢密使也就是个门面,反正都是半截子到土里的人了,还是又老臣替你代笔吧。”

钟粟倒是大感意外,这章楶带兵打过西夏,果然有几分豪气干云的模样,不过就算如此,他还是不会拉着三人一起来承担责任,反正在大宋的朝议中,他从来都是突发奇想,没有人觉得奇怪。

如果硬是拉着三人一起,反倒会引起其他大臣和赵佶的怀疑。

“各位都说说吧,这背锅侠还是又我钟某来当合适一些,我年轻,就算犯了小错,那也有改的机会,各位现在都是朝廷重臣,一旦失足那便是晚节不保,不值当的。”

三人一听,虽然觉得这话也有些道理,但总觉得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可这是钟粟说出来的,他的说话方式一向如此,三人只能默默地认了,但章楶还是很大气的说了一句:“你不必如此激将我等,这本来就是你自己的想法。”

一旦初步达成的意向,接下来便是实质性的商讨。

说起了正事,虽说这个理念是钟粟提出来的,但有战阵经验的章楶还是颇有心得,他才是真正懂得大宋军伍需要怎么样的人,具体可以做些什么。

当然,章楶更看中的地大局,也对这份札子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

张商英按理来说最不擅长,但参与生产建设兵团的组建,让他也接触到了不少边防一线的实际情况,也说出了不少自己的想法。

直到深夜时分,这份札子才算大体定型。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