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一章 军校

不管是因为时事变化,还是钟粟起了作用,总之现在赵佶的权力很是集中。

张商英的任命很快通过,这种事情放在以往,都不知道会冒出多少掣肘的力量来。

当然,这里也有一个原因就是,曾布一直居右相,在这次张商英任命的同时他也抵达了左相的位置。

之前只是人事动议,把曾布也等得无比心焦,这次一旦实锤,大有久旱逢甘霖的势头。

这次只不过任命一位排序靠后的宰相,曾布当然得带头拥护赵佶的决定。

不过随后他却发现了一个大问题,张商英被任命之后,很快得到了一个极为夸张的差事,赵佶要然他组建四大生产建设兵团。

曾布至今还没有明白这生产建设兵团是个什么东东,但丰富的宦海经验告诉他,这绝对不是一件小事,甚至是一件大过天的事情。

可为什么这个差事没有落到自己的头上,张商英只是新晋宰相而已,干这样的大事合适吗?

在巨大的疑问中,他很快得到了消息。

原来赵佶早有安排,他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人,当然不是摆设。

张商英要亲自前往各地组建生产建设兵团,而他要负责一切后方资源调配之类的。

最主要的是,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任务,就是要负责建起一直直属赵佶的天子之兵。

钟粟一家提赵佶谋划好了,为了组建这支天子之兵,必须得办起一所军校。

此时,军校的选址问题就变得十分重要。

古代的书院建在山上的多,但也得考虑生活问题。

但军校就不同了,复杂的地形反而是训练兵卒的大好条件。

这个问题钟粟就无能为力了,得让真正熟悉地形的人来解决。

而且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因素,不能距离太远,太远的话,一旦汴京皇城有事,远水救不了近火。

太近的话,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再说,汴京城方圆范围,地形实在有些平坦,并不利于练兵。

曾布虽然是总负责人,但他毕竟是目前大宋朝臣第一人,还得有一个真正的执行者。

钟粟倒是想到了一个人——张叔夜。

如果说这人有一个最大的污点,那就是平定了宋江起义。

可目前宋江起义还没有爆发,张叔夜还是清白之身。

钟粟看重张叔夜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非常善于利用地理,这在张叔夜年轻时就体现出来了。

兰州地处当时宋朝边境,可以依恃的自然是黄河天堑。

但黄河固然可以作为天然屏障,但每年冬天黄河就会结冰。

这种时候,往往是防守的薄弱点,羌人往往会都要趁此机会进入大宋边境掳掠。

其他人都不以为然,但张叔夜认为长此以往,不是办法。

后来他亲自过河进行了仔细的勘察,果然发现有一个叫天都的地方,是五路之间的要冲。

羌人每次寇边入侵大宋时,都先要在此地集结兵马。

张叔夜根据周围地形,瞅准机会,来了个有心算无心,直接夺取了这里。

不仅如此,他还建了一座叫做西安州的城寨,以此来扼守西北边境。

这样一来,羌人长期以来的战略被彻底破坏,之后犯边也变得没有了优势,不安定因素大大减少。

这样的举措,也免除了以往士卒濒河困守、累月不得解甲的劳顿之苦,从此兰州羌患成为了疥癣之疾。

后来,张叔夜出使辽国,不但吃喝玩乐了个够,还趁机带回了辽国的山川、城郭、服器、仪范共五篇资料。

可惜的是,这些资料在赵佶手中并没有发挥到太大的作用,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机会发挥作用。

如果让这样一个奇人来具体操持天子之兵的训练事宜,甚至存在大材小用的嫌疑。

但除此之外,钟粟实在想不过多少可用的人。

事实上,赵煦和赵佶都对张叔夜的感官不错,曾布一提议,赵佶立刻答应。

本来这人是钟粟想到的,但建设生产建设兵团,已经让曾布有了一点点想法,这时候把这个机会让给曾布,也算是对他的一点不长。

曾布是老狐狸,根本都不带犹豫的。

事实组建天子之兵,这是钟粟后来秘密对赵佶说的。

生产建设兵团固然不错,但前提是大宋首脑得有一支奇兵来镇场子。

所以钟粟又有了这样的提议,赵佶一听,本来就觉得建设四大生产建设兵团有点儿最后的疑虑。

如果手中有了这样一直精悍无比的天子之兵作为王牌,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打铁还需自身硬,否则最后的结果是为他人做嫁衣。

在官面上的说法是,建设生产建设兵团是国策,必须彻底执行,但天子之兵的组建,得秘密进行,至少细节是秘密的。

半漏半掩,主要还是为了对某些不安定因素形成威慑。

虽然说要办一所军校,其实就是一个超级训练场。

钟粟之所以提出便军校,也是有过多方面考虑的。

除了培养一支精兵外,自己的兵工学院新武器不断出现,总得有人用吧。

如果配别给边军,不,以后得改叫生产建设兵团了,那样做的结果,很可能会被那些蛮夷获取了技术,再来一通逆向研发,到时候反而成就了对手。

既然是奇兵,那就得保持神秘感,还得出奇制胜。

办一所巨无霸一般的军校,训练到了一定程度,就进入实战演练阶段。

不过,实战演练不能像一般的军队在战场上冲杀,而是要讲究奇袭效果,在不经意中对敌军造成强大的破坏和震慑。

等到敌人发觉,或者已经长眠,或者只能看着早已绝尘而去的天子之兵吃土。

这支部队的名字,钟粟也替赵佶思考了好久。

叫特战卫,好像有点离谱,而且太显眼,难免让人浮想联翩。

如果叫中央军,虽然听起来冠冕堂皇,但总是让人联想到后世蒋某人那支不堪大用的部队。

钟粟也想过,这支奇兵最终是热兵器为主的,叫做炮兵当然也没错。

可这炮兵的叫法对于大宋而言也过于杀马特了。

一炮、二炮、三炮……

到底是要去打 炮还是去打仗?

不想高调,又得体现特色,钟粟最终还是没想出来一个结果。

不过这个并不是最重要的,叫什么仅仅是一个形式而已,能打仗才是最重要的。

名字的问题想放一放,或许某一天灵感迸发会想到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