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钱荒治理

赵煦的这封密信,其实提出了华夏封建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大宋是存在钱荒,但这种破事历朝历代其实都出现过,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没有,但在大宋是难以实现的。

让白银时代提前来到,显然是不可能的,别说白银的产量了,就算是铜的产量,也是摆在大宋朝廷面前的一道大难题。

现在最好笑的就是,大家都觉得铜钱值钱,所以不管是民间还是富商,都会疯狂地存钱,导致铜钱一经发行,很快便被大家存起来,所以大大影响到了流通。

就连周边不少有贸易来往的国家,也对大宋的铜钱无比钟爱,比如东边倭国那些傻x,还没学会拍动作片,只好每天抱着大宋来的那点铜钱YY。

后来的明朝能够进入白银时代,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白银的产量日益提高,而且商品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还有就是势头强劲的国际贸易,也开始成为了一种比较普遍的经济现象。

这几项条件,在大宋都是达不到的,所以这些事情也就想想而已,根本就行不通。

可赵煦已经发话了,指明让他去想办法,总不至于告诉赵煦无解,这明显是找死的节奏,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点信任也会荡然无存的。

虽然苏东坡还不知道密信的内容,但钟粟清楚,就算告诉了苏东坡,他也没有办法。

经过半天的纠结和琢磨,钟粟好容易从大宋钱荒以及后来发展中,找到了一些缓解钱荒的方法,虽然有些是老生常谈,但总比啥都不做要强一些。

首先得参照宋仁宗时《嘉编敕》的法条,恢复了钱禁法令。\0

这个法令看似甚至有点荒唐,可现在真管不了这么多了,先缓解一些再说,哪怕是饮鸩止渴也行。

在恢复钱禁法令的同时,第一个办法就是在重要产铁区设置铁监大铸铁钱,尽力以铁钱补铜钱的不足。

发行铁钱这种事情大宋已经在做了,但流通的区域始终不是太大,无法形成大规模普及的局面。

所以想要扩大范围,铁监和铜监的数量还要继续增多,把铜铁的产量也要继续提高上去。

数量的问题不能真正解决,钱始终会被人们当成稀有物品,然后储存起来,不利于市场流通。

第二个办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看起来也很是荒唐,但还是有一些作用的,大宋其实也已经在做,不过还得继续。

铜的产量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提高什么程度,但为减少铜的使用量,只能选择在铜钱铸造中适当增加铁、铅、锡的含量,以牺牲铜钱质量的方法增铸铜钱,掺了加的铜钱还是铜钱,不影响流通就行。

这个以次充好的方法再后来已经得到证明,一开始似乎有一定作用,但也就是暂时缓解。

第三个方法就是继续发行纸币“交子”,虽然容易贬值,但是便于携带,但纸币天生有缺陷,加上可能被仿造之类,所以得成立相应的机构来规范管辖。

第四是加大铜钱外流的治理,尤其是东南沿海一带,贸易尽量以铁钱为主,反正大宋的海外贸易顺差很大,丝绸瓷器茶叶这些都是抢手货,只要在海关方面采取对策,就能解决。

对于周边那些穷b国家,大宋出品必属精品,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刚需。

最后就是要加大对民间毁钱行为的打击力度,这个方法其实之前已经有过实施,但效果并不明显。

钟粟同时建议,应该从压缩大宋朝廷的铜器使用开始,有些时候就是上行下效的结果。

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就是这个道理,贵族阶层喜欢铜器,老百姓自然以铜器为贵。

这些方法其实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大宋的钱荒问题,但没办法,钟粟只能这么说了,最起码得让赵煦觉得自己的态度非常端正,是一个有想法的五好青年。

至于要让苏东坡和钟粟在惠州再建铸钱监,这个反而不是太大的问题。

赵煦的思路也很清楚,朝廷不再另外给惠州拨款,建设铸钱监所用的经费由炼铜所得出。

也就是说,现在的所有产铜,都可以暂时不用上交,直接用于建设铸钱监所需的费用。

这种事情如果交给何文运,他一定会当做一条发财致富的金光大道。

钟粟却没有在这个上面打主意的想法,钱需要赚,但却要赚得光明磊落,自己可不会在这种大型项目上花小心思。

虽然说要抑制民间铜器的使用,但为了建设铸钱监,还得把一部分铜器流落到民间,否则还真不好办。

不过钟粟清楚,只要继续按照原来的精品化思路炒作铜工艺品,以小博大的效果还是非常明显。

不管怎么样,钟粟相信,没有人会将以高价购买到的铜工艺品溶解的,如果真那样做,除非脑子里进水了,而且进的是铜水。

****************

就在钟粟花了大量心思,完成了一封对赵煦的回信时,苏东坡也从罗浮书院传来消息,改建工作基本结束。

这对钟粟来说是这段时间以来最好的消息,自己招募到的先生和学生已经差不多了,就等着书院开始运行。

现在算起来,大牛级别的人物有苏东坡一个就完全足够了,太多未必是好事。

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这是个千古不变道理,苏东坡在大宋朝廷的情况就是明显的例子。

再说,这样级别的大牛,收编了一个已经不错了,想多拉几个入坑可没有那么容易。

梅蟠算是惠州本地的大牛级别代表,他又是苏东坡的忠实粉丝,两人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当然,在梅蟠的带领下,惠州的几个名流人物也加盟了罗浮书院,再加上贺松风、燕儿、黄神医、刘西宾这些人,先生的数量也算差不多了。

至于学生更不是问题,有詹范的两个儿子带头,又有现任知府何文运的儿子何振的加入,学生已经达到了二十多个,完全足够。

何文运虽然有些勉强,但还是支持钟粟搞一场低调奢华的开院典仪。

这种凑热闹的活动,钟粟其实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惠州人民大宋人民就是喜欢,就像不少人依然喜欢那种令钟粟多看一眼都会有阴影的五香茶一样。

至于这场开院典仪具体怎么搞,钟粟仅仅提出了几条建议,至于其他的让苏东坡这些内行人物去琢磨就行了。

在各位友友的大力支持下,终于登上了首页横幅大推荐,可惜想给大家发个红包却没路子,不如加文佬的秋秋号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