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智取金陡关

大冬的挖掘壕沟自然是不容易的,所以这些壕沟其实也没有多深,也不过是过人胸部而已。只不过加上挖出来的土,这高度可就要比人高了。等杨虎领着数十人连滚带爬地跨过几道壕沟后,便有些庆幸。不了他们回头一看,却见到对面的叛军不知道从哪里找出来了木板,直接搪在了壕沟之上,便那么华丽丽地直接越过壕沟追了过来。

杨虎大骇,连忙带着这些残兵向关里跑去。

后面的曲袭率部不急不慢地跟在后面,眼看着金陡关的守军为了救助杨虎等人,已经打开了关门,曲袭立即带队全力加速起来。数百骑兵紧紧地咬在杨虎的后面,只等着一起冲进关门。杨虎眼见已经不能幸免,自然知道是中列饶圈套,他连忙冲着关上大喊:“快关闭关门,不要再管我们!”着他回过身来,恶狠狠地盯着追兵,仿佛要吃人一般。

曲袭等人可没兴趣跟他纠缠,快马冲过他身边的时候,骑刀轻轻一挥,杨虎的脖子上便被划了一刀。杨虎口职嗬嗬”连声,捂着脖子倒在霖下。关里的守军想要关闭关门,却哪里来的及,早被骑兵冲杀了进来。

关内的守军大部分已经被杨虎带出去作战了,这时候只剩下了三五十个人,被人一顿砍杀,便败下阵来。这些秦军有的跪地投降,有的则通过另一侧的关门,向潼关方向逃去了。曲袭也不追赶,只管守好两侧的关门,等待后面的步卒来打扫战场。

杨虎作战失利的时候,就有金陡关中的守卒跑到潼关守军那里去报信。不过潼关离金陡关路程不算近,等潼关方面派来援兵的时候,叛军早已经在金陡关上严阵以待了。几层弓箭从关墙上射了下来,登时射倒了好几个人。眼见金陡关已经不能夺回,潼关守军便只好退回潼关,留着人看守灼巷坂。

从金陡关到潼关,必须先过黄巷坂,然后上麟趾塬。这条路南面紧靠高原,北面和黄河之间有一高岸隆起,形成了南依高原,北临绝涧的形势。中间唯有一孔道,宽仅数米,仅容单车,丸泥可塞,当地人亦称之为“五里暗门”,“五里”言其长度,“暗门”形容其险峻。杜甫曾有诗云:“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此处道路奇险,非常适合伏兵,所以高义并没有急于往前推进。秦军想要派遣伏兵,总要知道叛军的行军时间。像这样占据金陡关便不再前进的,潼关守将也不可能让自己的士兵在野外守着。这寒冬腊月里,可没人受得了。

如此过了五六,刘义之亲自来到金陡关。此时关前的沟壑早已经填平了,只余地面上的一些暗暗地血迹,显示着这一带曾经发生过战事。

高义陪着刘牢之看了看金陡关城。这次攻关并没有激烈的攻防战,所以关城没有遭到破坏。这寒冬里,也不适合整修城墙,所以高义只是在关墙上,增设了新打制的守诚器械。

看着这些守城的器械,刘义之不禁皱起了眉头。这些器械都是弘农这边的工匠打制的,比起巩县工坊里制作出来的,要差了不少。因此刘义之吩咐身边的参军范尉,让他抓紧从巩县派工匠过来,就地打制合用的器械。

高义轻而易举地拿下了金陡关,心里不免得意起来,便问刘义之,为什么不乘胜追击。

刘义之笑道:“前面到潼关关所,还有十几里路程,等你们赶过去,秦军早就严阵以待了。那个时候我们没有攻城器械,肯定是拿不下来这座雄关的。那时候困顿在潼关之下,不是很危险吗?”

高义却道:“将军得不差,我们确实有可能拿不下潼关,不过仓促之下,潼关守将也没能组织起有效的兵力来,至少我们突破黄巷坂是不费吹灰之力!以此为据点,总比现在处处危机要强吧?”

刘义之摇了摇头:“这条五里长的窄路,固然险峻,却只是在作战时有些用处。难道我们拿下了这黄巷坂,我们便派士卒在这里驻扎吗?”

不错,这条路只有作战时有用处。让士兵们在这条窄路上修营驻扎,也并不合适。高义想了想,也觉得自己想当然了。

“依将军之见,我们该当如何?”

刘义之笑道:“很简单,我们还是修筑工事!在这条路上,每隔一里路,我们便修一座简单的工事,除了可以防止敌军通过,我们还可以让士兵们有地方住。现在金陡关在我们的手里,我们便有条件这么去做!”

“修筑工事?”高义有些摸不着头脑,这地方没有砖瓦,全凭版筑修工事可不容易。

刘义之笑了笑,指着前面对高义道:“不要畏难。我们不急着进攻潼关,即便拿下了潼关,我们现在也没有实力到关中去搅风搅雨的,所以我们有的是时间跟秦军耗下去!但是关中的秦国,被这些宗室们占据了这么多的地盘,把个秦国弄得七零八落,自然就心急了!那时候让他们前来攻击我们坚固的工事,不是更好吗?”

高义点零头。此举虽然耗费些功夫,却是个很稳妥的做法。

于是,叛军开始在黄巷坂这条路上,修筑起工事来。工事也简单,就是从塬壁上开挖窑洞,然后用挖出来的土,在这条窄路上版筑两道厚墙,在这两道墙之间,安装上了带着铁丝网的拒马。这样简单的工事,每隔一里路便修筑一个,把这条路堵得死死的。在路两边的高低上,叛军还修建了了望哨所,以防备秦军偷袭。等半个月后,这些工事修完了,叛军也已经出了黄巷坂,可以直接攻击潼关了。

有了金陡关被叛军夺走的经历,潼关守军再也不敢轻易挑衅,只怕中了叛军的圈套。于是便一个劲地向后方的长安求援。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