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 解你所急

真的有事,谁肯助你帮你?一大堆朋友,有事可靠谁?这种时候,就会感叹:“友到用时方恨少”!

所以,真正的人脉,不在乎你认识多少人,而在乎多少人认识你;真正的朋友,不在乎平时的无事相处,而在乎紧要关口的有事相助。

好朋友、知心朋友、情义朋友,才是你少而可贵的友情“财富”。因为他们有着正直善良的品质和悲悯情怀,古道热肠,善解人意,为人做事不图回报,只求心安。

故而,深通人性的大作家也: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相反,友情的容易背叛才是生活的真相。许多朋友的相交,掺杂了更多的利益,结果把友情划得遍体鳞伤。

最让人困惑与伤心的事莫过于:为何当遭遇不幸,那些平时关系很“铁”的朋友,却不愿伸出友谊之手?

为何借钱还钱,会让诚信变味、友谊变质,会让朋友变成陌生人甚至敌人?

想想曾经的郁霞秋,就此莫名和自己断了这友谊。想想张过,因为算计了自己一万块钱,就此不再联系。

原来,她做人,还真的挺失败的。

这些年来,没有得过一个真心真意的朋友。

那杨金梅呢,楚丽华突然想起了那个自己的老乡。

楚丽华突然发现自己以前真的太不谙世事了。

日子这般浑浑噩噩的,却还自以为自己过得还可以。

财务,不是只有一个。

当年年会,同桌的另一个大姐。应该也可以从她那里去探寻一二。

至于另外两个财务女孩,一个清高至极,另一个眼高于顶。现在想要结交,恐怕是不容易的。

——“娇姐,在不在啊?我想找你请教点事情。”

没错,那个财务大姐,大家都叫她娇姐。

发过去了许久,那边也没有过来任何回复。

不应该啊?那个大姐看上去还是很和善的啊。

又过了一个多时,那边的回复才过来。

——“刚才忙着,没有看到。”

——“是因为辅导孩子写作业吗?”

楚丽华记得,娇大姐已经结婚,听有两个孩子了,大的好像是上学。

——“是啊!真的是特别头疼。自己时候写作业哪有这么费劲的。现在的孩子,真是,不写作业的时候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的。”

——“主要是现在的孩子都特别聪明,有自己的主意,不像我们时候,只知道听父母的话。生怕不听话就挨打或者不被父母喜欢。

那里像现在的孩子,他们都很聪明,知道父母对自己的爱。是不是就以这样的方式来折腾。

机缘巧合,我周末去北大听课的时候,正好做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笔记。我现在整理一下发给娇姐,你看看,或许对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方式有些用。”

楚丽华发过去以后,马上就开始翻找之前的笔记。

要不是她当时听了记了,却因为自己还没有结婚生子没怎么上心现在她就直接打语音聊过去了,这样才更能显得自己的诚心。

自己想要知道的,对于财务来,也算是公司机密了。

如果没有得到娇大姐的一丝刮目相看,估计想问的这事问出去不但得不到答案,反而会给自己招致一些麻烦。

一旦让刘玉娇他们知道了自己打听提成的事……事情只怕会更难办。

——“是吗?没想到丽华你居然这么上进啊!那你快给我,我都快被这个魔头气坏了,偏偏还打不得,骂不得的。”

果然,北大的名气就是不一样。收到回复以后,楚丽华连忙把翻到的笔记复制整理,然后粘贴到对话框发过去。

——“父母和孩子的所有冲突都被德雷克斯定义为一个名词,叫做“权力之争”。

之所以要争夺权力,就一定有不平等存在。站在父母的角度,看看怎么才能解决家庭教育中的权力之争问题。

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方法。当时教授就讲了四个方法。

父母管教孩子,和孩子有权力之争的时候,大部分情况都是因为孩子闯祸了、不听话了。但父母不知道,孩子可能是因为还,能力不足,并不是存心想捣乱。

这个时候,想避免权力之争,就要用到我们介绍的第一个方法,父母要学会把人和事分开,学会鼓励孩子。

孩子需要鼓励,这谁都知道。不过孩子最需要鼓励的时机,不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而是在一件事情上,鼓足勇气、努力尝试之后,却失败聊时候。

如果错过了鼓励孩子的最好时机,那么鼓励的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

举个例子,三岁的孩子自己是可以学会穿衣系扣子的,只不过他们的动作十分缓慢,但如果妈妈着急出门,她就会替孩子把衣服穿好。

那么的孩子,能够有一次自己努力做一件事的机会,是非常难得的。

看着妈妈三下五除二就系好了扣子,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很没用,这样的挫败感如果积攒多了,他就会放弃自己穿衣系扣子的努力。

以后,妈妈再让孩子自己穿衣服,孩子就会抗拒,母子就会陷入矛盾冲突状态,就是所谓的权力之争。

同样一个场景,想避免权力之争,妈妈要用鼓励,而不是“催促”或者“代劳”的方式解决问题。

真正的鼓励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要避免羞辱或者过度保护孩子的行为,不让孩子气馁;另一层意思是,明确表达出对孩子勇气和自我认知信念的支持。

有技术含量的鼓励应该是:当孩子犯了错误,或者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尽量不那些让孩子“感觉自己很失败”的话。

妈妈的话语要把“事情”和“人”分开——比如“你没把扣子系好是很正常的,妈妈时候也和你一样”、“我很高兴你一直在努力系扣子”。

这样的话,孩子会觉得自己是被认可的,系扣子技巧虽然没掌握,但妈妈没有轻视我。我们要知道,每次失败,只是孩子的经验和技巧还不够,和孩子的个人价值和能力没有任何关系。”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