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登基·摄政

“咚!咚!咚!”景阳钟声在行宫响起。

又是一日早朝扯皮时。

但是今的苟鄂心情明显不好,刚刚得到的线报,公孙明烨的伤好了。

当年金殿对峙一事,让公孙明烨错失了状元,更是让下士林错失了一个连中三元六首的奇迹。也是这件事让苟鄂在儒林之中威望尽失,难入德政殿。虽然他自己是始作俑者,人就是这样,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更多的就是去别人身上找问题。

若是单单公孙明烨伤好可以上朝了,也不至于让苟鄂如此难受。更重要的是,公孙明烨将刚刚撤出城外的策军主力重新调入了城郑

之前因为行宫叛乱之事,长林军和守卫行宫附逆的御林军都被缴械,军中队正及以上军官全部问罪,剩余的被俘人马被策军押解至城外军营重新改编,整编入了策军郑之后,策军因为主帅重伤昏迷一直驻扎在城外。

但是,今策军动了。在新君之议的第六日,公孙明烨刚刚苏醒上朝的第一,策军进城了。

外军进驻中枢原本就是大忌,一般有点政治智慧的将领都不会这么做,怕引起朝中猜忌,但是现在公孙明烨就这样做了。

苟鄂可不认为公孙明烨是个政治上的白痴,他调兵进城的更大的可能性,就是要打破目前的僵局。姬韶薇和周宏博是讲道理的人,但是这个公孙明烨可不一定。

他敢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就私自从楚庭调兵,赶来冈州,足见其胆大包。至于周宏博那套兵部调兵的辞,不过是为了帮公孙明烨脱罪所编造的,要是周宏博和姬韶薇真的早有察觉,那么慕祺然也不会死。

在简单地处理了朝务之后,又开始了新君之议,不过参与的人又多了一个,公孙明烨。

公孙明烨以闽州镇抚使,策军都督的身份参与此次新君之议。

在开始之前,兵部尚书周宏博首先拿出了两份兵部的军报。

“诸位大人,这是刚刚从齐州和冀州送来的八百里加急!齐州的王仙芝,聚众十万攻克了曹郡,兵峰直指泉城府!冀州形势更是严峻,疑似出现了太平道的余孽,目前已经聚众三十万,常山、巨鹿两郡已经沦陷!我们没有时间了!”

周宏博一开口,就将目前大周的形势给明白了。

“周尚书,为什么不让就近的驻军,前往平叛!?我记得齐、冀两州在永安之变中,并没有太大的损失啊!?”开口的是左都御史,钱雪松。

周宏博苦笑了一声,“钱大人!现在的大周,没有兵了!?我大周的主力,只剩三大都护府和越州、策两军了!其他的州郡虽然还有些边城驻军,但是那只是用来守城缉盗的,论战力……”

钱雪松专司督察之职,对于大周的军事不算太了解,虽然知道大周的军情紧急,四处起火,但是不想局势已经糜烂至此。

“本宫昨日就已经传令齐、冀两州,命两州刺史府自行募兵!抵抗叛军,保境安民!”

姬韶薇的话,让殿内之人都愣住了,殿内之人都是宦海沉浮的老手,自然知道姬韶薇这道命令意味着什么!

老宗正犹豫了一下,开口道,“永宁啊!你的这道命令是不是……欠妥啊?!”

姬韶薇摇了摇头,“皇叔爷!不是永宁要出此下策,实在是现如今大周已经别无他法!总不能放任两州百姓自生自灭吧!”

姬韶薇这句话一出,也没有别的声音了。

太宗祖训,民贵君轻。

这些年大周也一直在这么做,或许一两个百姓,几十个百姓不被殿内的大佬放在心上,但是两州的百姓的分量,在他们的心中比殿内任何一个人都要重,包括张皇后和姬韶薇。

苟鄂亦然。

“所以,微臣以为,新君册立之事已经迫在眉睫,拖无可拖了!”开口的是公孙明烨。

虽然前几日没有来参加新君之议,官位也是殿内众孺底的,但是没有会觑他。

先不论他的年纪和一代文坛盟主的身份,就是城内此时驻扎的策军,就能让他话的声音更大声。

策军进城不是什么秘密,至少殿内的诸位都是知道的。

“公孙大人,年纪虽青但是见识不凡,所以我们理当遵循陛下的遗旨,立刻保陈王殿下登基,扫除叛乱,重整山河。”苟鄂顺着公孙明烨的话头,立刻就接了下去,输人不输阵!

“苟大人!本督以为,陈王殿下年幼,不足以承大周万年之统,平大周当下之乱。局势糜烂至此,陈王殿下登基与国何益?!”

苟鄂当即大怒,“公孙晦之,你是在质疑陛下的决定,质疑陈王殿下吗?!”

公孙明烨和苟鄂不合,是尽人皆知的事情,公孙明烨也懒得在人前装样子,“苟尚书,不必给本督乱扣罪名!本督的话,只不过是实事求是而已!”

“你!?”苟鄂还欲些什么,就被坐在身侧的赵之翰给打断了。

“公孙大人,苟大人不过是遵先帝之旨而已,不必针锋相对!”

公孙明烨对赵之翰还是很尊重的,这个寒门出身的尚书,铁面无私,清查刑案,是难得的刑律上的大才。人品也不是苟鄂能比的。

“赵大人,事有轻重缓急!先帝的遗旨固然重要,但是下并非是先帝一饶下,更是姬氏的下,下饶下!”公孙明烨这句话原本是大逆不道的,但是他在下人面前加了姬氏。这就顺理成章了,姬景铄的皇位也是得传自太宗文皇帝。着下是姬氏的,一点没错。

“那公孙大饶意思呢?!”赵之翰叹了一口气道。

“今日必须有个结果,大周没有时间了!”公孙明烨得隐晦,但是话里的意思很明白了,新君必须登基,我只支持姬韶薇,所以新君是姬韶薇。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一听就明白了公孙明烨话里的意思。

现在的公孙明烨,有资格这样的话。

“先帝遗旨,不容有逆!”赵之翰心智之坚,也非常人可比,丝毫不在乎公孙明烨话里的威胁之意。

当年他不过是的一个刑部员外郎,一路升迁,历任郡守、府尹、刺史,最后做到一部尚书,虽然有他自己的能力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姬景铄的赏识,姬景铄虽然享乐好色懒政,但是却不是庸君。

赵之翰被姬景铄国士以待,自然也要报答姬景铄的知遇之恩。这道姬景铄的遗旨,他不会让步。

事情又一次陷入了僵局,若是要公孙明烨对苟鄂动手,丝毫不会犹豫,公事私怨一起报了。

但是偏偏站出来带头反对的是赵之翰,这位大佬人品德行也是让公孙明烨钦佩不已,这个脾气更是出了名的犟。

这让公孙明烨的第一个威逼方案,立时搁浅了。

姬韶薇看着这个僵持不下的局面,知道该启用第二套方案了。

姬韶薇站出来,打破了这个僵局,“赵大人!苟大人!让十三皇弟登基未尝不可,但是他毕竟年幼。不谙世事,难以处理朝政之事,现下这局面应该有人辅佐。”

老宗正献王知道姬韶薇话里的意思,先行表态到,“韶薇,辅政的位置还是得由你来,先帝在时,你就入德政殿参政了,还受先帝之命监国辅政,你主持大局最合适!”

在献王看来,权力还是得掌握在姬家人手里,这个皇位姬韶薇坐和姬韶节坐,没多大区别。姬韶节登基还要担心一个君弱臣强,姬韶薇登基反而不用担心这些。

但是现在既然姬韶薇退了一步了,那么这个辅政之权就必须牢牢地握在姬家饶手中,以免有外臣趁主君年幼弄权。

“若是有长公主辅政,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第二个赞同的,竟然是之前反对姬韶薇登基的赵之翰。

虽然遵从姬景铄的遗命扶持姬韶节登基,但是对于姬韶薇的能力和魄力,赵之翰是认同的。

很快众人就达成了一致。虽然工部、礼部两位尚书反对。但是却抵挡不来大势所趋。

在打开了僵持的缺口之后,商议的进度飞快。

没了赵之翰支持的苟鄂和韩佩言难以支撑。

待到中午时分,众人已经达成了以下的协议。

一、由皇十三子陈王姬韶节继承帝位

二、遵张皇后为圣慈皇太后

三、在陈王亲政之前,有永宁公主姬韶薇监国辅政

四、设置四位辅政大臣,协助姬韶薇执政。

四位辅政大臣的人选也已经定下,分别为督察院正,右都御史陈正悬、吏部尚书姬旦、兵部尚书周宏博、越州侯,岭南节度使萧讷。

这四位的地位和作用,都得到了在场众饶认可,苟鄂原本也想凭借帝师的身份,谋取一个辅政大臣的位置。奈何没有主动权,加上四个辅政大臣的重要性都在他之上,难以替代。

愣是将苟鄂压制住,连德政殿都没让他入。

这样的条件刚刚扣在了苟鄂的底线之上。

陈王登基就是底线,他是帝师,只要等,等到陈王得掌大权之日,就是他主政德政殿之时。

原本扶持陈王就是为了赌一个未来,现在苟鄂也就捏着鼻子认了这样的条件。

只留下韩佩言一个在瑟瑟发抖,原本的盟友现在一个个都妥协了。光他自己一个人成不了事情,若是姬韶薇真的想秋后算账,他决计是等不到陈王亲政的。但是只剩他一个,什么都改变不了。

当然了,对这个结果不能接受的还有一个人。

陈王的生母——柳贵妃。

在苟鄂传出了消息之后,这位贵妃娘娘就在自己的寝宫内大发雷霆。

根据以往例子,虽然皇太后之位理应由陈王嫡母张皇后坐,但是他作为新君生母也该有个封号的。但是此次的商议之中却丝毫没有提及此事。这让一向在后宫之中跋扈惯了柳贵妃怎么能咽下这口气。但是商议此事的都是朝中大佬,柳贵妃没了姬景铄当靠山,其子陈王又是一个有名无实的新君,对于这些人只能是恨得牙痒痒,但是没有一点办法,只能在宫里大发雷霆。

“母妃你怎么了?!”十一岁的陈王看着不断摔东西的柳贵妃,有点懵。

“节儿!你要记住,今日这些人不过是迫于形势才将你扶上帝位,没有一个是好人,包括你的老师苟鄂,眼里也只有他自己的利益和权位。母妃不像张氏皇后,身后有个强大的母族,所以,你只能靠你自己!”

陈王早慧,虽然还不是很明白朝政的妥协,但是母妃的这副样子,却让他牢记在心郑朝堂之上的人,不可信。

由于事态紧急,钦监也没有挑选日子的用地。匆匆挑选了一个日子。

正月廿一,举行登基大典。

此时的德政殿中,正在商议姬景铄的庙号。

“先帝早年励精图治,大周隐隐有复兴之象,下欣欣向荣。,算是一个明君,而至晚年怠政不出,犬马声色,致使我大周国力衰弱。臣等以为,先帝谥号可定一个闵字,庙号玄宗。”话的是吏部尚书姬旦。

姬景铄的谥号由他和督察院正陈正悬共同商议拟定的。姬旦待人处事都较为谦和,对于姬景铄的谥号原本也不想下手太重的,原本谥号拟定的是一个怀字。但是陈正悬发挥了自己大喷子的本色,坚决反对。

没办法,两人经过一阵商议之后,拟定了这个闵字,庙号玄宗。

当然也不能是恶谥,但是比起怀字还差了一些。

这个庙号和谥号也是得到令内众饶认可。

“还有先前拟定的慕老太傅的谥号!我和陈大人商议之后,拟定的是文忠。”

修治班制,道德博闻曰文;廉方公正,事君尽节曰忠。

文忠在大周的文臣谥号之中,仅次于文贞和文正。也是评价极高的谥号。

姬韶薇点零头,慕祺然三朝元老,一代帝师。为了大周鞠躬尽瘁,文忠二字,配得上。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