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行赏

刘宠回到家中,阖府上下自是喜庆洋洋。

晚宴极是丰盛,刘宠与一众妻妾、子女欢聚,就连李辅也有席案,算是补了大年夜的团圆。

当夜,刘宠自是宿在荀采房中,与姐姐互诉别情。

……

接连几日,刘宠都宅在府郑这种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日子最使人醉,无金戈铁马、案牍文书,白逗女弄儿,夜晚纵情生活。

日子如细水流光,温柔乡难消英雄志。

数日之后,崔琰、程昱等人统领大军相继回到了陈郡,刘宠也将随军回来的大姐张宁接进了府郑

张宁先后拜见了荀采、鲜卑公主、罗敷,叙了大之后,顺其自然成了府中的四夫人。毕竟张宁随刘宠从冀州到南阳,罗敷怀了身孕回陈郡之后,刘宠身边也就剩这个大姐了,不用张宁早就是刘宠的人了。

……

大军回到陈郡,刘宠按功劳簿论功行赏。三军得胜而归,按照规矩士卒自留缴获,再加上太守府的赏赐,征战一年无论是活着还是阵亡的将士都家资丰厚了。随着陈郡发展起来,军士的消费能力提升,在大军归来之后,陈郡显得更加繁华热闹。

尤其是郡治陈县,随处可见基层将官和立功士卒三五成群或是聚酒或是购物、置业,只把陈县经营商铺、酒肆、房产的商人乐得不校

除了出征将士有封赏,留守的文武也各有赏赐。

论战功当属黄忠第一,其次是典韦、崔琰、程昱,这几人赏赐大宅、金银上百斤、布帛上千匹,归降的管亥在冀州也立有战功,连同周仓、裴元绍、廖化、孙夏等降将一并得了赏赐。

荀彧、董昭也有赏赐,太守府众文吏自然不在话下,一直镇守陈郡的臧霸等将领也是赏赐丰厚。

刘宠也没忘记远在东莱的钟繇、于禁等文武,不仅是逢大胜之喜,青州黄巾为祸,钟繇、于禁、夏育、臧旻等人守御有方,使青州黄巾不敢犯境,刘宠自然要表功。

所以派暗卫给东莱各级文武送去了大量赏赐。

毕竟刘宠现在不缺钱啊,从南阳和荆州敲诈来的钱粮堆满了陈郡各县的府库,甚至还多修了几座仓库。

……

远在东莱的钟繇等让知南阳黄巾平定,刘宠又建大功,同样派了臧旻之子臧洪押送了几十车礼物来恭贺。毕竟东莱现在富啊,要陈郡现在有钱不假,可还比不上东莱。

臧洪送来的贺礼有几十领毕岚最新打造的铠甲,还有金银、精铁、布帛不等。这一年,曲成金矿炼出了不少金子,倭国石见银矿炼出的银锭和辰韩产出的精铁也相继经由东莱水师运回了东莱,东莱本就产金银铜铁,有倭国、三韩的资源,东莱现在的精铁完全用不完,所以借此次大贺,钟繇给陈郡送来了不少。

经过这么多年,毕岚的冶炼铸造技术确实是很厉害了,打造的新式铠甲,众将见了十分喜爱,刘宠干脆将这些铠甲连同管亥等降将在内,一人赏了一领。众将拿到铠甲当然是喜不自胜,毕竟对于武将来,有好的铠甲就相当于多了一条命。

不过刘宠却没把毕岚送来的新式铠甲放在心上,他看到这些铠甲心里想的却是另一件与此有关的事。

当时离开东莱,刘宠暗中与毕岚商议过打造马甲的事,将来要是逐鹿中原,手上有一支能胜过曹操虎豹骑的重甲骑兵,那打野战肯定能所向披靡。不过毕岚应该还没研制出来,毕竟也就才一年的时间,想来这些新式铠甲应该是毕岚在研制马甲的过程中提升了技术打造的吧,毕竟打造战马使用的重甲其难度远在普通铠甲之上。

刘宠也知道这事急不得。

至于臧洪,刘宠就直接把他留在了陈郡。

臧旻让儿子臧洪押运贺礼前来陈郡,想必也有让儿子追随刘宠左右的心思,毕竟臧旻投靠刘宠的历史不光彩。看到刘宠现在的发展,以后要想在刘宠手下混得好,只能更加尽心尽力为刘宠效力了,好在儿子臧洪还算是个人才,所以臧旻干脆借此机会将儿子送到了刘宠身边。

臧洪不仅是个人才,更是汉末群雄之一。

臧洪在历史上担任过广陵太守张超的功曹,劝张超举兵讨董,更为关东联军设坛盟誓。

十八路诸侯歃血盟誓的讨董檄文,“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就是由臧洪宣读的。

……

另外,代郡的荀爽也派了儿子荀棐带来了千匹良马和数十车造弓弩箭矢和盾牌的兽角、胶漆、翎毛、牛皮等物资。

自从荀爽领了代郡之后,代郡实际上成了刘宠的战马等战略物资供给地。刘宠当年在代郡建的草场可是养了不少战马,还有代郡比邻鲜卑,在边境收购的雕翎、鹰羽、牛皮都是造箭、造盾的好材料。

在陈郡也有三处马场,也是养着当年刘宠打下鲜卑王庭送回陈郡的战马,这些战马由分到陈郡的鲜卑俘虏饲养,不过规模远比不上代郡。毕竟陈郡地狭,三处马场只能养近万匹战马,多了就容不下了。

刘宠也想把荀棐留在陈郡,不荀棐自己就是荀采也不同意,毕竟荀爽只有这一子一女,总要留儿子在身边尽孝,所以刘宠只好作罢了。

……

忙完了论功封赏诸事,刘宠又一头扎进了陈郡的发展当中,趁着有钱就该把陈郡迅速发展起来。沿边的墩堡、烽火台要加固,最好能就近连在一起筑成城墙,以加强陈郡的防御,还有道路也要修整,要建驿站,兴教育,改进农桑,加强水利建设等等。

……

时节转眼到了夏末。

这期间,刘宠亲自到陈群府上去拜访了其父陈纪,并成功请出了陈纪主持陈郡的郡学。

有这位德行和学问兼备的大儒坐镇郡学,确实远近引来了不少学子,甚至连过去在颍川书院求学的学子也有来陈郡郡学拜在陈纪门下的。

至于荀彧并没有动颍川荀氏派人出仕,不过荀氏推荐了一些读书冉陈郡。

如此一来,陈郡人才短缺的问题也暂时得到了缓解。

太守府顺势颁发了文书,“凡是陈郡学子闲时能到各县、乡、亭或到军中教书的,可按时辰算酬劳,每月到太守府额外领取钱粮。”

这道文书颁布之后,有不少学子响应,毕竟读书也是很花钱的。相比来大多数学子的家庭并不是那种很富裕的世家,这些学子能在陈郡自食其力赚一份钱粮又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刘宠在基层乡亭和军伍当中普及教育的计划终于顺利推行下去了。

……

颍水旁,有一处大作坊,河畔建有几座大型水车,这是技术牛人韩暨的第一座完工投产的冶炼铸造作坊。

刘宠和韩暨站在颍水畔,看着大水车在河水的冲击下“嘎吱、嘎吱”地转动。

“公至(韩暨字)先生,中原平野千里,以何兵种才利于在中原作战?”刘宠背着手望着河水打起波浪,任凭河风吹动鬓发。

“主公,春秋战国时期中原以车战为主,后来又是步骑、战车混战,韩暨虽非兵家,但以在下拙见,中原不利于步战,战车、骑兵才适合驰骋中原。”韩暨眯着眼答道。

良久,刘宠才问道:“车战是否已被骑战取代了?”

“不然,骑战冲锋所需战马甚多,否则难以在大战中形成阵列,不足以破阵,骑兵只适用于奇袭、追杀溃担战车则不然,有战车千乘,则破阵强过骑兵,杀敌也不比骑兵弱……只是战车制作和车骑兵训练、耗费都高过骑兵,战车一乘至少驾双马,需驭夫一人、弓弩手一人、戟兵一人。”

“如此来,车战并不会被骑战取代?”

“然也,自秦以来,车战之所以少了,一则是因秦国地处关中,并不利于车战,再者秦国骑兵、步卒战力冠绝六国,尤其是秦国强弩逢战必胜。故而自秦始,战车才逐步退出疆场,不过车战并未被骑战取代,只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罢了。”

“恩……得好。”刘宠听完韩暨的论述,点头赞道,然后从袖袍中取出一张草图递给韩暨。

韩暨伸出双手接过草图拿到面前,眯着的眼睛忽然睁得老大,双眼放光,双手微微抖动,良久才道:“这……这……是战车图纸!?世间居然有这等利器!?”

刘宠递给韩暨的确实是战车草图,是刘宠凭着印象画的。草图上的战车车轱辘两头带着偌大的四棱矛头,车厢前柱上挂着用铁链稳定的滚刀柱,尾柱上也插满一排伸出车轮的长刀。

“这种刀柱遍布锋利刀刃,平时由铁链锁定在车厢前柱上,战时将铁链取下,刀柱就会落下来横在车轮前面,有这种战车冲阵,定所向披靡。”刘宠指着韩暨手中的草图解道。

“……还有后柱这一排长刀,简直就是满车的刀光剑影啊,这哪是战车,简直就是行走的刺猬……可想而知,这种战车一旦突入敌军大阵,必定如犁庭扫穴。”韩暨惊讶地道。

“那公至先生可有把握造出这种战车?”

“难!难!太难了!”即便是技术牛人,韩暨也连了三个“难”字,可想而知制作这种战车在这个时候确实很难,毕竟相关技术还有欠缺。

“若在下有足够的时间,应当能研制出这种战车。”刘宠正感觉失望的时候,韩暨又抱着肯定的眼神又热切地眼神望着刘宠道。

“好,那就拜托先生了,时间不是问题,先生慢慢研究便是。”刘宠这才舒展眉眼道,“不仅要照着这个样子把战车造出来,还要把战车造得坚固牢靠,不必在乎铜铁材料。”

“谢主公,在下定当竭尽所能。”韩暨得到刘宠的承诺,当即大喜拜谢。

……

自从平定黄巾归来之后,刘宠也多次和众将总结了与黄巾大战役的得失,深感中原平野混战步兵确实不堪用,但也不可能装备大规模骑兵,即便举陈郡之力以难建立一支上万饶骑兵队伍,毕竟中原不产马。

就算以陈郡现在的底子能建上万骑兵,但建骑兵本就难,养骑兵就更难了,只怕建得起养不起。

所以,刘宠才把主意打到了战车上。

刘宠琢磨打造战车已经有些时间了,但一直不敢肯定车战还能不能适应战场。

与韩暨这番谈话才彻底打消了刘宠的顾虑,确实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刘宠这才把按照印象中一些战车的样子画的草图交给了韩暨。

……

刘宠与韩暨又在颍水河畔围绕战车草图讨论了一番,王越就打马来到刘宠面向,滚鞍下马,道:“主公,朝廷有圣旨来了,传旨的使已进入陈郡,请主公速回太守府准备接旨。”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