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交作业

刘宠当时在苦恼怎么完成蔡邕布置的抄书作业时,灵光一闪,想到何不造点纸,有了便于书写的纸张,《论语》才多少字,那不刷刷几下就抄完了。

于是,刘宠回到金城。

在金城外靠近洛水造了一座造纸作坊,为了便于造纸又造了一座石灰作坊。刘宠带着毕岚及手下挑出来的一些工匠,经过近两个月的作坊建造和反复试制,终于造出邻一批纸张。

造纸作坊内,工匠们要么在蒸煮,要么在抄纸,要么在焙干,忙得热火朝。

钟繇心翼翼地捧着手中的一张纸,就像捧着一件宝贝似的,反复瞧来瞧去,越瞧嘴巴张得越大,喉头耸动着道:“殿下造出的这种新纸简直……简直就是宝贝啊,这可比最好的左伯纸好了不知道多少!”

“这算什么,要是在南方,把竹子砍下来造的纸,那可比这好多了。”

“还能造出比这纸更好的纸?!”钟繇难以置信地问道。

“当然。”刘宠心,难道我会告诉你,有本书蕉工开物》里记了许多东西,造纸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当然就算给你了,你也找不到这本书啊。

钟繇手里拿着的纸张,只是刘宠叫人就近从熊耳山找了些适合造纸的树皮造的,这种皮纸远比不上竹纸。

钟繇咂了咂舌,晃着手中的纸,道:“殿下脑子是怎么长的,我怀疑殿下的手指是不是可以点石成金,就这种纸要是拿出去卖,那肯定价比黄金。”

对于爱好书法的钟繇来,有这么好的纸,肯定是求之不得,肯定花多少钱都愿意去买。

“那就交给你去卖吧。”刘宠随口道。

“啊!”钟繇一愣,“我好歹也是太学生,殿下你让我去卖纸,合适吗?”

“合不合适我不知道,不过你别你不用我的纸,总不能让你白用吧。”

钟繇摸了摸脑袋,想想这话也有道理,不过总觉得哪里不对。

……

洛阳北城,街市上一家卖纸张的店铺。

钟繇站在店铺门口迎来送往,身旁站着他的叔父钟瑜,钟繇见刘宠和曹操、袁绍亲密无间地走了过来,赶紧迎了上去。见礼之后,钟繇给刘宠介绍他叔父,道:“殿下,这是我钟瑜叔父,你们见过的。我叫了叔父过来帮我一起打理铺子,殿下没意见吧。”

“有劳钟先生了。”刘宠向钟瑜施了一礼。

“能为殿下效劳是钟繇的荣幸。”钟瑜还礼,道:“殿下造出如此好用的纸张,必定名垂青史,钟瑜得附尾骥,荣幸之至。”

刘宠不知道,当初钟繇答应下来帮刘宠卖纸,钟繇又找到了钟瑜,钟瑜一听钟繇要从事经商这种贱业,作为介于士农之间的地主阶级,钟瑜内心是拒绝的,而且是十分愤怒地拒绝。当钟繇是卖纸,再一看钟繇要卖的这种纸张,钟瑜一百八十度转弯表示愿意,钟瑜安慰自己:卖纸嘛,也不能完全算经商贱业,好歹还是有些书生气息的,反正自己也没有出仕做官,也不会对名声有什么影响。

与钟瑜不一样的是曹操,这个铺面是刘宠委托曹操帮忙找的。

曹操当时听刘宠要开店,简直惊得下巴都要掉了。曹操赶紧问刘宠是不是缺钱,当刘宠给曹操送上一刀纸之后,曹操立马拍着胸脯保证帮刘宠找最好的铺面。曹操抚摸着刘宠送的纸张,就像抚摸着少女的肌肤一样,曹操知道这种纸张一旦上市肯定立马引起轰动,而且即便卖再高的价也会有人买。

正如曹操所料,纸张铺子一开,洛阳的读书人立时蜂拥而来。由于产量有限,钟繇找到刘宠商量,决定限量供应。即便如此,纸张铺子每还是有人排着长队希望能买到纸,最后不得已只有提高了纸张的价格。原本刘宠定的是亲民价,可这种价格抢购的人太多了,经过与钟繇的一番计算,刘宠把价格定得比绢帛低了两成。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绢帛完全可以当货币用的,一时间铺子里卖出去的纸张都成了硬通货。之前买纸的人发现居然无意间大赚了一笔,可没人愿意出手,毕竟这种纸张不用书写了,就是留着也够在朋友之间吹嘘的了。一时间,洛阳的权贵也争相攀比起来,见了面就我家有多少多少新纸,把让意的不校

钟繇不止一次找到刘宠要求提升纸张供应,可他也知道刘宠现在手上只有一处造纸作坊。

……

洛阳北城,陈王府的书房。

刘宠放下毛笔,将纸上的墨迹吹干,最后一遍《论语》抄写完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好纸,这书抄起来就是快。”刘宠自言自语地道。

“这新纸书写就是方便。”钟繇也在一边道,可就不知道他是在刘宠这么快就完成了蔡邕布置的作业,还是自己用新纸练字练得爽。显然钟繇是自己,看他书案上一堆写满了字的纸就知道。

“我你能不能不要这么糟蹋,别人现在一纸难求,这么贵的纸你就拿来练字,真是暴敛物。”

“殿下得了吧,别欺负我不懂,就这纸张造价才几个钱,几块树皮,一本万利都是对殿下的侮辱。”

……

次日一大早,刘宠前往太学找蔡邕交作业,钟繇抱着刘宠抄写完了用线装订好的《论语》。

刘宠一进入太学大门就引起了轰动,刘宠完全不知道他现在俨然已是太学的风云人物。看着一群又一群的太学生像追星一样朝刘宠这边冲了过来,刘宠感觉头皮发麻,立即拉着钟繇就跑。二人气喘吁吁地跑到蔡邕的院子里,正好转弯一不心一头撞到了蔡邕,刘宠抬眼一看,蔡邕眼睛都绿了。蔡邕带着唾沫星子就开始数落,“看看你们两个的样子……这成何体统……夫子曰居移气移养体,这哪里还有半点太学生的样子。”

“祭酒恕罪,学生知错了。”二人赶紧告罪。

“学生知错了,学生前来交祭酒布置的功课,三遍《论语》已抄写完毕,请祭酒检查。”刘宠着,从钟繇手中取过线装《论语》。还没等刘宠递上去,蔡邕只瞅了二人一眼,就没好气地道:“殿下,君子不欺人也不自欺,老夫没见有一道书简,抄写的《论语》何在?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

还没等刘宠解释,蔡邕一张嘴连珠炮似地继续道:“殿下可还记得初入太学时的儒论、五经论,现在太学诸生因殿下的五经论分作两派,一派赞同殿下的法,一派反对。两派时时辩难,针锋相对,老夫都快压不住了,不知殿下该如何收场?”

原来刘宠初入太学的那些话,至于儒论还好,翻阅《荀子》一书都可以查到,而五经论就被有心的学子记录了下来。随着抄录越传越广,太学生就分成了两派,两派时时辩难,太学再无安宁,这让蔡邕忧心不已。

刘宠还以为那件事过了就过了,没想到影响这么大。

刘宠见蔡邕完了,递上抄写的线装《论语》,恭敬地道:“祭酒息怒,这是学生的功课,请祭酒检查。”

蔡邕接过来随手一番,发现是用目前洛阳盛行的新纸书写的。用纸书写和这种新纸蔡邕不是没有见过,只是没见过有人能把书写的纸张这样装订,蔡邕不禁想到,如果下的书籍都用纸张书写,用线装订起来,那将是多么便利,这对读书人来将是梦寐以求的事啊!

蔡邕不禁感叹,这陈王殿下不是给自己带来惊吓,就是带来惊喜,可惜此子虽生聪慧却走错路了。

刘宠继续道:“至于太学生辩难一事难道不是好事吗?理当然是越辩越明。”

蔡邕摇了摇头,心中感到惋惜,此子果真是走错路了。“殿下以为这是好事吗?太学生辩来辩去,下的士子们早晚都会加入进来,到时人心惑乱,无所遵从,恐怕这大汉就乱了。”

刘宠思索了一会儿,道:“此事不难,圣人所着经典,时间久远,文字多有错漏,有经义不明之处实属正常。祭酒何不向陛下上书,召集下大儒,重新校正经义,刻为石经,立于太学门前,以为下示范,使下士子皆有遵从。”

“对呀!”蔡邕一拍手,差点高忻跳了起来,道:“老夫怎就没想到呢,老夫每每研习圣人经典,也多感文字错漏,若此法可行,将利国利民啊。”

蔡邕拍了拍刘宠的肩膀,晃了晃手中拿着的线装《论语》,不温不火地道:“殿下能想到正定经义,还能弄出这种线装纸书,聪慧是聪慧,不过这字写得真不怎样。”

刘宠哪里知道蔡邕此时内心对他的欣赏,无论是正定经义,还是线装书,这可都是造福下读书饶大好事。此子年纪轻轻,将来必定不凡,为了不让刘宠翘尾巴,蔡邕才压着内心的喜悦,找了个由头打压一下。

“祭酒不仅是下大儒,还是书法大家,若祭酒不弃,刘宠愿拜祭酒为师学习书法之道。”刘宠郑重地道。

这倒是让蔡邕很意外,此子虽走错了路,但尚可教诲,如果收为弟子,严加教导,或许会有所改正,这或许对下都是件好事。于是内心便有了决定,“既然殿下有一颗向学之心,那老夫就收你为弟子。”

钟繇在一旁听了,显得比刘宠还高兴,立即跑到房中倒了一杯茶端出来递给刘宠。

刘宠跪到蔡邕面前,将茶举过头顶,道:“弟子刘宠,拜见师尊,请师尊喝茶。”蔡邕接过了茶,喝了一口,道:“既入我门下,日后当尊师重道,专心学业,不可荒废。”

“弟子遵命。”刘宠着,重重磕了三个头,就算礼成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