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显然并没有将这二人放在心上

说完,武王背着手离开了慈宁宫。

不管原因如何,如今事实摆在眼前,太后和惺子都命丧火海,这对武王来说倒是个好消息,许多事都不必再费心谋划了。

果然之后的事情顺理成章,大理寺卿带人来查了一番后得出结论,是太后畏罪自尽。因李氏是罪身,有先皇遗诏在,她已是剥夺了皇后之位,自然也不再是太后,加上李氏一族被诛,她死后也每个人给她收尸,只是草草葬在了郊外。而惺子并未成年,按理不得葬入皇陵,不过武王还是宽宏大量,让人在正帝的陵寝旁边建了个小小的陵墓给他。

其实,这孩子也是无辜,什么都没做就被亲祖母害死了。可作为皇子,本就是身不由己,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在接连死了太皇太后、正帝、太后和惺子后,京里很长时间都是一片白素,就连边军押送戎族俘虏进京的喜事,都没能冲淡这阴冷。

在这样的气氛之下,京城终于辞别了寒冬,迎来了暖春。

三月初八这一日,武王举行了登基大典,正式入主皇宫。几位老臣拟了好几个吉庆的帝号,最后定下了“隆”这个字,意预天下昌隆,但因隆帝的行事作风,后世之人更喜欢称他为武帝,

武帝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论功行赏。

这论功行赏的第一人,赫然是武王妃牟氏。

牟氏自然是封了皇后,授了凤印,统领后宫。因武帝之前的侧妃不是死了就是重病,这次便没有封其他人,只把生育了的两位妾室封了名号。七姑娘的生母韩氏封了柔妃,天恩的生母则封了丽妃。封号都是武帝随意起的,显然并没有将这二人放在心上。

后宫之中,除了皇后这个超一品的正宫之外,还有一品妃子四位,从一品的妃子八人,剩下的都是嫔位。

武帝并不是个看重美色的人,后妃的人数,在历史上也是极少的。

封完后宫,武帝才开始封赏有功之臣。

除永乐王和西宁侯外,皇室和勋贵之中少有加封的,反倒是之前和李家走得近的那些勋贵,不是被降爵就是被夺爵,京城的勋贵少了一大半。还没等勋贵们抵触反应,武帝又一道道圣旨下达,将跟随他多年的几位谋士都封了爵,除了谷先生封了文智侯外,另外两位都只是三品的伯爵位。饶是如此,也让这些人激动不已。

牟婉儿的父亲,按惯例封了承恩侯。牟氏族人开始迁入京城,正式列入一等望族。

如此一番封赏,京城也稳定了下来。

而最后封武帝的子女时,却是犯了难。

等了半个月,武帝才下达了封几个儿女的旨意。

大郡主封永寿公主,小福灵封永安公主,二人都是嫡出,俱都有封地,永寿公主的封地在太原府,永安公主的封地在松江府。太原府原本是武王原本的封地之一,这几十年经营下来,早已成了武帝的大本营之一,谁都没想到,武帝没有将这重要的地方交给明召飏或者明君飒,而是给了大女儿作封地!

至于松江府,如今虽还看不出什么来,但再有三年,这里将会成为大明朝第一个对外的商埠,其将来的繁荣程度,绝对会远超所有人的意料。所以别看永安公主的封地只有一府,但论富庶,恐怕不比江南一司之地差。

相较于二人,合怡、灵秀她们几个的封赏就不那么显眼了。

合怡封了恭顺公主,灵秀封了淑娴公主,且武帝已命人开始建公主府,只等孝期一过就将二人嫁出去。

合怡原本以为自己当了公主,原本的未婚夫就配不上自己了,跑去找武帝要求退亲,结果被武帝骂了个狗血淋头,交代皇后严加管教。

灵秀倒是十分安分,没有闹出什么事来。

她知道自己在宫里时候也算是立了功的,因此并不担心。

反倒是她的胞姐蕙心,因为牵扯进毒杀太皇太后的事,连个公主的封号都没有。加上有心人在武帝耳边提及蕙心对皇后的不敬以及对永安公主的谋害,使得武帝大怒,命人将蕙心送到了感业寺,表面上说是替太皇太后等人祈福,但真实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这也是蕙心咎由自取,当初为了逃避婚事投靠了太后,对于武帝来说无异于出卖了他。武帝对李家如此狠绝,蕙心这个拥有李氏血脉的人,他自然也不会喜欢。

对于亲生女儿都这般狠心,让不少人都对武帝有了一番新的见识。

后面七姑娘封了嘉善公主,天恩封了静顺公主,都还算正常。而轮到武帝的几个儿子时,却出了件让所有人都震惊意外的事情。自从登基以来,武帝一直就在乾清宫里处理政事,虽说封了后宫,可都没时间去。皇后也忙着整肃后宫,忙的不可开交,两人都没功夫交心,武帝对于明励和周媛的事并不清楚。

这一日,上完早朝回到乾清宫,武帝前脚刚到,就听到太监传话说明励来了。

明励的身份已然昭告天下,众人知道他是文帝之子,对他的态度自然大为改观。宫里这些太监们惯是见风使舵的,一见明励过来,立刻就向武帝传报。

明励走进殿内时,就见武帝坐在宝座上翻看着奏折。

前朝时有一日三朝之说,大臣们几乎大半时间都要呆在宫里。而太祖皇帝建朝时觉得麻烦,只保留了早朝。早朝是在太和殿举行,百官们天不亮就要起来,卯时初抵达午门,由左右掖门进入皇宫,抵达太和殿广场,分文武两排列入殿内。

早朝上商议的都是大事,散朝之后,几位内阁大臣会留在宫内处理奏折。用现代的话来说,内阁算是皇帝的秘书处,他们将奏折分成急、缓两种,每一份奏折看完后会写上一段简洁的总结语,方便皇帝批阅。

内阁是没有决定权的,所有奏折必须要有圣上的朱笔批阅后才能奏效。但圣上若是有疑问,还是会召阁臣商议。

此刻刚下早朝,内阁的奏折还未送上来,武帝看的是昨日的折子。

和正帝的疏懒不同,武帝是个一丝不苟的性子,每一份奏折他都会仔细看过,遇到不明白的还会叫阁臣来询问,因此这折子批得很慢。

明励慢慢走近,在宝座前三米处停下,行了拜礼:“臣拜见圣上。”

听到他的自称,武帝眉头一皱,抬起头来,目光在他脸上停了片刻后才开口:“听说,内阁给你拟定的封王折子,被你拒了?”

宫里的事,没有一件能瞒得过武帝。明励也清楚这一点,因此做这事的时候并没有瞒着任何人。

几位阁臣在商议武帝几个儿子的封号时,起初为明励选了晋王的封号,晋地虽贫瘠,但是兵家重地,可见对其重视。

明启峰封的是吴王,明君飒封的是燕王,而最小的明吉冼,封了桂王。从封地上就能看出武王对几个儿子的态度了。

要知道,自古皇子封王,除了太子外,就属“秦晋齐楚”四个封号最为尊贵,明君飒这个嫡次子,封的也不过是燕王,明励并非武帝亲生,居然要封晋王!

明励知晓后,第一时间去了内阁,义正言辞地说了一通话,拒绝了晋王的封号。

几位阁臣们都很为难。

“回圣上,臣知道圣上您是念及生父之恩才会如此恩待臣,但国有国法,臣并非圣上亲子,能得封赏已是天恩浩荡,若是真接受了晋王封号,岂不是目中无人?”明励说道。

武帝已经让人将明励的名字记在了皇家玉碟上,将他正式归入文帝的名下。正帝一死,文帝便没了后嗣,武帝此举,也是为了让文帝一脉不至于绝嗣。

只不过,皇室中仍然有不少人反对此举,并不接纳明励。

尽管明励长得和文帝十分相像,但他并非正常生长于皇宫中的皇嗣,谁能确定他究竟是不是真的文帝血脉?皇室血脉不容混淆,哪怕有任何一丝的怀疑,都不可以。

这次武帝力排众议之举,让外臣都赞其大义宽容,冲淡了武帝在人们心目中狠辣血腥的形象。

谁料,明励自己却拒绝了。

武帝的神情晦暗不明,让人难以猜出他此时心中所想。

明励没有抬头,一直跪在地上,等着武帝开口。

也不知过去了多久,武帝才再次开口说道:“虽说你是皇兄之子,但这些年来,朕和皇后一直将你视如己出。你这般拒绝朕的好意,还有将朕视为父亲吗?”

武帝不冷不淡的一句话,让明励瞬间冒出一身冷汗。

这问题,一个回答不好就会惹怒武帝。

明励暗自咬了咬牙,低垂着头,眼中光芒闪烁数次,想起之前周媛和他说过的话。

周媛并没有住进宫里,武帝登基后,皇后和明召飏他们都搬进了皇宫,武王府空了下来,周媛便一直留在武王府内。

明励原本也不想进宫,但武帝和皇后坚持,他无法拒绝。不过和其他人不同,皇后对明励一向宽容,他行事基本都是随他心意,不需要报备。因此,明励隔三差五就会出去见周媛一面。

周媛独自一人住在武王府倒是自在的很,毕竟武王府她待了一年多也熟悉了,虽然人走了大半,府里冷清了不少,但对周媛来说正合心意。

那一日明励回去见周媛时,发了些牢骚,周媛劝解了他几句。

那几句话,令明励醍醐灌顶,回来后思量了多日,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短短一个多月,武帝的变化显而易见。他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对他信任有加的义父了,他是君王,是主宰一切的天子,对于其他人不会再和从前那般。

从他对永乐王的态度,对谷先生等人的言语,明励看出了很多东西。

所以,他才会推拒晋王封号。

因为他知道,如今武帝是因为对文帝的歉疚而对他如此厚待,而一旦这份歉意消磨光,剩下的就是猜忌和防备了。

毕竟,他作为文帝仅剩的儿子,其实原本是最有可能坐上皇位的。

“圣上明鉴,臣这条命本就是圣上和皇后救下的,没有你们就没有臣的今天。”斟酌片刻后,明励开口道,“臣不想因为臣,使圣上为难。”

“这有什么好为难的,不过是一个王爵,那些宗室吃穿用度哪一样不是靠着朕养活,还敢在此事上置喙?”武帝冷哼一声一双眸子盛满了不悦和不满。

宗室人口庞大,平日里不事生产也就罢了,还总生事,历帝时还有所收敛,到了文帝和正帝时经常闹的不像话,武帝早就想整顿,正愁没有机会呢!

“你也别多想了,好好当你的晋王,日后辅佐朕、辅佐太子。”武帝又道,“太子行事有许多事不如你老练,朕还想将你培养成真的肱骨呢!”

武帝放缓了语气。

明励听了,心里愁得不行,眼珠一转,突然想到了个主意。

“圣上,其实臣拒绝晋王封号,还有一个原因。”他吞吐道,“臣想娶周媛,可她的家世太低……”

这话一说出,武帝顿时满脸错愕。巳时末,皇后在坤宁宫内研究宫里的花销。

原先正帝在位时,后宫妃子极多,他又是个喜好奢靡的,因此宫里的开销极大。光是正帝一人,一个月最低也要花几千两银子在吃喝上,这一年下来数目很是惊人。

皇后一边翻着历年的账本,一边暗惊。

这些银钱在她看来,有一大半都是没有必要的。当初武王被逼离京守边关时,皇后也跟着去边关住了好几年,见过人间疾苦,因此寻常生活过得算是节省,乍一看宫里如此奢靡,可武帝当初要军饷时却总说国库里没钱,当时武王府为筹措军饷勒紧腰带,明励更是去做那些商贾之事,这让皇后心中愤懑不已。

“真是太过分了!”

皇后看得气急,忍不住摔了账本。

就在这时,武帝从外头走了进来,见皇后如此气恼,不由问道:“怎么了?这是谁给你气受了?”

皇后见他突然来到,吃了一惊,急忙起身要跪下行礼,却被武帝伸手拉住。

“自家夫妻,无须这般多礼。”武帝挥了挥手,随意坐在了皇后身旁,拿过她看的账本翻了翻。

皇后定了定神,开口道:“陛下,您看这一季的衣裳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