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打算请一位秀才

不管怎样,周老婆子能接受玲珊就好。

周媛耸耸肩,带着玲珊出门认识其他人。

她先去了纪家,纪婶和几个孩子都十分欢迎,倒是林清霏得知玲珊是薛家出来的,不肯见面,只隔着门说了几句话。

周媛知道林清霏的避讳,并没有跟玲珊解释什么。玲珊也只以为周媛的先生性情有些孤僻。

安顿好玲珊之后,周媛就让她跟着刘氏去看铺子。反正家里的活有赵大婶帮忙,周老婆子顾得过来。

因为周远礼没能进私塾,刘氏最近情绪十分低落。

周媛琢磨着,是时候和村长提办村学的事了。

村学,是攸关一个村子未来的一件重要举措。兰溪村几任村长都想过办村学,但奈何条件有限,事情几次都被搁置了下来。

周媛已经打听过,村头的那片空地,原本是想盖了房子作为学舍用,可不知何故没能盖起来,地空在那里,后来变成了大家公用的晒谷场。

办村学需要的人力物力,不是一家能承担的起的。周媛仔细考虑过后,决定先去村长家商量。

村长得知周媛打算出钱办村学时,大吃一惊,问她原因。周媛只说是周远礼被私塾的老先生拒绝,所以才会有此念头。

至于钱财方面,周媛让村长放心,上次从杭州府回来时,薛家送了不少笔墨纸砚之类的东西。而薛夫人之前给的金瓜子,周媛还剩下些,想来应该够用。

村长激动地难以言喻,急忙从屋里拿出一本厚厚的册子。

这册子,是当年他有意办村学时,和村里的几位德高望重之人一块儿研商出来的,上面罗列了办村学所需的东西。还有一页十分重要,是附近的一些有学之士的名单。

村长当初就是因为没能请动这上面的人,所以村学才没能办成。

周媛的计划中,村学要分成男女两处学舍,先生的人选她也有了。女学,林清霏就行;男学的话,因为一开始是启蒙,所需的学识不需要太多,因此周媛打算请一位秀才。

她听周远文提过,他有认识一位临县的秀才,学识还不错,但因家中条件之故,屡次未能中举,过得十分潦倒。

这件事,周媛上次就跟周远文提过,他也答应帮忙游说。

人选解决了,当务之急,就是先将学舍盖起来。

村长立刻四处东奔西走,召集村里的所有人,宣布了此事。

村民们对村学的态度一分为二,有的如刘氏这般想让儿子进学的,自然欣喜无比;但也有的不想花钱,态度就十分随意。

村长按照册子上的步骤,将村民们分成了几组。一组去山上砍树,一组去挖泥烧砖,还有妇人们组成了一组,做一些零碎的事。

村长自己则是偕同里正,一块儿去了县里进行了登记。

周媛见众人热情如此之高,也跟着高兴起来。

刘氏得知是周媛去找村长鼓动了此事,心里不免有些不安。

周媛安慰了她几句,转头就见周远礼一脸的感动。

“元元,我一定会用心学,不会给咱家丢脸的。”

让周媛没想到的是,热情高涨的村民,用了半个月时间就将两座学舍盖了起来。

学舍用的是村民自己烧的土砖,外面抹了一层混着草木灰的白泥,顶上盖着黑瓦,男女学舍都是三间大房,中间砌了一堵墙隔开。

学舍前的院子很大,按照周媛的要求,架了两个秋千、一个跷跷板,以及其他一些游乐设施。

这些游乐设施都是周媛从手机里找到的图纸,交给木匠铺的师傅打造的,价格有些贵,但周媛觉得很值得。

男女学舍的分配也是不一样的。

男学的三间大屋,正中间是上课的场所,里头已经摆上了十几张桌凳;东面的一间是预备给先生留的住处;西边则是用作库房,堆放着教学用具。

女学的正中间也是教室,东面靠近男学,所以用作了库房;西面则是打造成了一间绣房。周媛想着女孩子们长大后总得学针线活,不如在女学一起学,能省下不少功夫。

至于教针线的师父,周媛也考虑好了,就让刘氏去。

现在铺子里有玲珊帮忙,刘氏也能腾出些空来。针线课不用每天上,周媛计划着每五天上一次课,让刘氏教她们一些基本的针法,然后分些布头、针、线下去让她们平时有空了自己练习。

周媛还想过,等女学子们大一些后,文化课可以少些,到时候多安排一些厨艺、算学之类的兴趣课。

毕竟,女子就算念了四书五经也不可能去科举,大部分人家都觉得能识字就够了,谁会愿意多花那么多时间和钱让他们的女儿念那些大家看不懂的东西?还不如厨艺和算学实用。

周媛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女学上。

男学按照县学和私塾的方法教授就行,总有经验可以借鉴。可女学,却是前所未有,周媛不想出一点差错。

六月初六这一日,周远文领着一位客人到访。

“这是吴修博,是我的学长。”

周远文介绍道。

周媛顿时明了,此人就是周远文提过的那位秀才。

吴修博向周显瑞和周老婆子见了礼,然后朝周媛友好地笑了笑。

周媛看得出来,这吴修博有些腼腆。

吴修博穿着一身半旧不新的灰色长袍,头上戴着同色纶巾,身形偏瘦,应该有二十多岁了,个头却和周远文差不多,面有菜色,显然是长期营养不良造成的。但他的一双眼睛却神采奕奕,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气质来。

“吴秀才一路过来辛苦了,还没用午饭吧?正好我们准备开饭,坐下来一起吃吧!”

周媛笑眯眯地招呼道。

吴修博有些不好意思,连连摆手说不用,但周家人都十分热情,连推带拽将他领进了屋里。

周老婆子拿出了看家本领,烧了一条醋鲤,又炖了一锅红烧肉,外加两个素菜和一份汤。吃饭时,周老婆子和周显瑞不住地给吴修博夹菜,那热情劲儿,简直是周媛从未见过的。

周媛跟周远文打听过这吴修博家中的情况,心中已经有了底。

倒是吴修博被周家人的热情弄得有些不好意思。

一顿饭吃完,周媛就领着二人前往村长家。

村长对于有学识的人都格外敬重,尽管吴修博的年纪跟他的儿子差不多,他依然恭敬有礼地向吴修博鞠躬作揖。

吴修博询问了几句村学的情况,便提议去学舍看看。

当得知学舍分成男女两处时,吴修博的脸上闪过一丝异样的神色。

“吴秀才不必担心,女学那边我已经找好人了。”周媛连忙说道。

事实上,林清霏对周媛办女学的举动十分赞同,都不用她去问,就主动过来要求帮忙。

林家以前也有族学,林氏族学十分有名,有不少外姓人都想尽办法进林氏学习。

而林氏族学同样分为男学和女学,男女学习的内容不同,男学专注文学,也就是四书五经那一块;而女学则更注重实用,琴棋诗画、厨艺女红等等,都有涉及。

吴修博听了周媛的话,只点点头,没有发表意见。

之后,村长带着吴修博去了学舍参观。新屋刚起,墙上的灰泥都还未干透,带着一股子难闻的气味。可吴修博却十分满意。

他已经决定,过两日就搬过来。

吴修博虽然是秀才,但他家没有田产,只在象山县有一套小院,平日里他父母出去做工赚钱养家。吴家还有几个孩子,都尚未成年,一家子就只靠父母那点银子过活,日子过得十分清贫。

尤其是现在正值雨季,吴家的房子到处都在漏雨,都没钱修整。

双方很愉快地达成了约定,村长一路送着吴修博离开村子。

路上遇到不少村民,得知吴修博是来教学的先生,个个恭谨有礼,看得周媛啧啧称奇。

“,你什么时候去考秀才呀?”周媛落在后头,低声问向周远文。

周远文眯着眼睛看了看天,脑海中响起张另寅走之前对他的嘱咐。

“再过两年吧!”

周远文回答道。

周媛不由感到疑惑,以周远文的学识,考一个秀才回来是轻而易举之事,怎么他却一拖再拖呢?

周媛自然不知道,周远文不仅是想考个秀才那么简单。

两日后,吴修博带着小小的行李来到兰溪村,在学舍旁的房子里安顿下来。

周媛发现,他带的行李中,大部分都是书册,衣衫鞋袜之类的,只有两三身,还有着补丁。

于是,周媛向刘氏等几个妇人透露消息,让她们多做些衣物当作拜师礼。

要说办村学最高兴的,莫过于刘氏了。

一听完周媛的话,刘氏就连夜开始忙活,三天就做出了两身夏衫,兴冲冲地带着周远礼跑去找吴修博。

周远礼见到吴修博时十分紧张,生怕自己天资太差,这位先生都看不上眼。

不过幸好,吴修博人还不错,问了周远礼几个问题后,满意地摸了摸他的头,夸赞了他几句。

周远礼高兴极了,回家后一个劲地和其他孩子们说。

消息一传开,不少人家都心动了。

说起来,上村学不需要花钱,只需要每个月交足额的粮米菜肉,对许多人家来说,也不是负担不起。

对于吴修博的束修,周媛私下和村长商量过,由她出钱,每个月一两银子。

眼看着钱如流水般花出去,说不心疼那是假的,但周媛更多的是高兴。

那袋子金瓜子,现在只剩了五颗。

幸好铺子每个月都有几两银子的进账,不然若一直这样下去,这五颗金瓜子也会很快用完。

六月中旬的一日,村长带领着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举行了正式的入学仪式。

十二个男孩,八个女孩,分别对两位先生进行了拜师礼。

男学供奉的是老子,女学供奉的人,村民们却都不认识。

只有周媛知道,那是开创了簪花小楷的卫夫人卫铄。

卫铄的名气不大,人们最多只知道她是书圣王羲之的启蒙老师。而实际上,卫铄也是林家第一任家主的启蒙者。

行完拜师礼,孩子们的父母立即送上拜师礼。

因男女有别,给两位先生的礼也是不一样的。林清霏并不计较这些,只看了一眼就收了起来。

从这一日开始,兰溪村的村学正式开始授课。

每日上午,就见各家各户的孩童们背着小背包,蹦蹦跳跳地前往学舍。

学舍每天只在上午上两个时辰的课,因这些孩子都没有基础,一开始两位先生只教他们认字,然后每人发一页纸,让他们回去对照着临摹。

临摹所用的不是纸笔,而是林清霏让人特制的沙版,只需要一根树枝就能书写,写完了一抹,就能恢复如初。

而到了下午,孩子们就待在家中,或者练字,或者帮家里干活。

林清霏每天教完上午的课就回纪家,一连半个月,都没和吴修博照面。

吴修博遂安心下来,上午授课,下午温书,日子过得简单而又安逸。

六月一过,天变得越发炎热。

周媛穿着刘氏新做的纱衣,坐在廊檐下扇风。周老婆子正在熬凉茶,准备给学舍送去。

现在虽然不卖凉茶了,但周老婆子还是会多做一些,给这家送点、给那家送点,尤其是铺子里,每天都会送一大缸过去,凡买东西的人都能免费喝上一大碗,既降暑又解渴。

就在这时候,周媛突然看到沈家的人出现在院门口。

此时家里没有其他人,周媛只好起身上前。

“沈二婶,您怎么过来了?”

沈二媳妇瞥了一眼周家的大门,眼底浮出一抹嫌弃。她身后跟着一个穿着艳丽的中年妇人,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一看就让人不喜。

周媛下意识地往旁边挪了两步,躲开了那中年妇人打量的视线。

“你家大人呢?”

沈二媳妇进了门,问道。

“我阿嬷在厨房呢!我阿爹下地去了。”

周媛一边说着,一边领着二人进屋。

沈二媳妇转头对那中年妇人说道:“王媒婆,就是这小女娃了。”

周媛愣了一下。

媒婆?

那王媒婆立马露出笑容:“这就是周家的姑娘?这也太小了吧?”顿了顿,王媒婆问向周媛:“小姑娘今年多大了?”

“七岁。”周媛警惕地看向对方。

这媒婆来自己家做什么?该不会是沈家想给阿爹再找个媳妇吧?可这程序似乎不对啊……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