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万众一心

丁家大村的中心十字大街上,聚集了一大堆人,在兴高采烈地谈论着。这个舆论的中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宋小三母子也凑了过去。

“他们原是张学良的老部下,连想当汉奸军长也被他打跑了,这支八路军可不简单呀!”一个中年人眉飞色舞,指手划脚地说。

“听说这位万支队长还不到三十岁,八路军里真是出人材呀。”一位老者捋着花白胡须的吴老大爷感叹地说道。

“有智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嘛!……”中年人接上来说。他马上意识到在长者面前讲这种话有失礼貌,连忙把下半截话咽了回去。

吴老大爷并不计较中年人的话,照旧感慨地发着他的议论:“这些年来,成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害得我头发全白了。如今可好啦!”

“其实老百姓在共产党领导下并不怕鬼子和汉奸队,只要有人带头打就行。”说话的是丁老汉。

“谁说不是!”一个老太太说。

丁老汉象一位历史见证人证似地说:“呶,这个支队的万司令员真是个好样的,他们在咱们滨海南的海州府和赣榆县,把从海上入侵鬼子打了个王八吃西瓜——滚的滚来爬的爬。如今当了八路军,大伙的劲头更足了。俺两个儿子都参加了他们的队伍。等一会大伙去看看他们的队伍,可神气哩。”

“万军易得,一将难求呀。还不是亏了八路军一一五师和山东军区扶持他们。”有插话。

“这话对呀。”老者赞同地说,“就说于云光任县长吧,若不是八路军的领导,他能实施眼下这些工作吗?听说那位山东大军区的罗司令员和滨海的陈司令员就是两位帅才,如今又来了万支队长,咱藏马县可就重见天日啦。”

众人听了这些打中心坎的话,都会心地频频点头。

“来啦,来啦,全来啦。”吴老大爷这么喊了起来,人群随即起了一阵骚动,人人都伸直脖子四下张望。一心想看看他们心中英雄形象,我们的八路军官兵。

前面拥挤的人群向两边闪开,让出一条路来,有一群军人和政府官员走了过来。走在前头的是陈士榘、藏马县委书记辛光宇和八路军滨海军区副司令员万毅同志,随后是王维、谷牧和一批军队干部、政府官员。县长于云光走在一边,向陈士榘等人介绍着什么,他们在巡视欢迎的情况。

于云光,原属诸城县的胶南县于家官庄人。他生性豪爽,爱国心切。在益都师范学校就读时,抗日战争爆发。于云光响应中共中央北方局的号召,投笔从戎。一九三八年回故乡参加抗日游击队。次年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游击队钢枪队队长,后任中共胶南县委书记,藏马县县长于云光等职。

这个舆论中心吸引了陈士榘等人,他们停下了,立即被人们热情地包围起来。

万毅一眼瞥见了宋大娘,就挤过来亲切地问候道:“大娘好呀,您老人家也来啦。”

“你们都好呀。你们到处打大鬼子和二鬼子,有些日子没见啦。”宋大娘笑吟吟地望着万毅,象是分别了很久似的。

万毅转向陈士榘,热情地为双方介绍说:“陈司令员,这位老人家就是继柳的妈妈——宋大娘。大娘,这位是陈司令员。”

“哦,您好。”陈士榘亲切招呼,表示了由衷的敬意,“您真是英雄的抗日的好母亲呀!”

宋大娘腼腆地笑了,她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这种褒奖。她还是生平第一次接近司令员这样的大人物,显得有些局促,只是微笑着。

那个丁老汉挤了过来,亲热地拍拍宋小三的肩头说:“小三子来啦,你继柳大哥等人呢?”

“大部分仍然在赣榆敌后打击敌人,大哥带几个高手正在村口集合哩。我请了个假陪着娘逛逛。”小三子笑嘻嘻地回答。

那个丁老汉因为是个老革命,三个女儿都是地下工作者,和八路军滨海军区有来往,同陈士榘、万毅、王维、谷牧、藏马县委书记辛光宇、县长于云光等人也混得挺熟,加上他那特有的爽直性格,便大声地向众人介绍说:“乡亲们,这位就是赣榆宋继柳的好妈妈——宋大娘……”

无数道敬佩的目光攒集到了三子和母亲身上,使得娘儿俩越发不好意思了。

“大娘,您老人家还梳洗打扮了哩。”陈士榘看着大娘那干净平整的套褂,拢得匀整的头发,亲热地打趣说。

“看你说的,大伙心里高兴呀。”宋大娘悄声地说。

“是呀,大伙盼望共产党八路军,比孩子盼过年还心急哩。”有人接上来说道。

“八路军主力一来,大伙就有指望啦。”有人热情地附和。

“敌人是饿狼进宅,不赶不走。”宋小三果敢地说,“有共产党和八路军带着大伙,上刀山下油锅,咱都不怕。”

县长于云光的激情又被鼓动起来了。这些日子来,他有了一个切实的感觉,只要和群众在一起,斗志就会受到鼓舞,信心就会增强,浑身就充满了活力。这时,他由不得大声疾呼起来:“乡亲们,有英雄的父老,英雄的老区人民,英雄的子弟,英雄的八路军,我们一定能够打败鬼子,还我河山!”

人们跟着欢呼起来。陈士榘和万毅互相对望了一眼,发出会心的微笑。

“来啦,来啦!”蓦然间又爆发了一阵喊声,象被飓风推送着的大海的浪涛,迅速从街的西头传来。—派出联络的人员牵着马费劲地挤过来向藏马县委书记辛光宇报告说:“八路军滨海主力部队快要到了。”众人发出一阵欢呼,簇拥着陈士渠和藏马县委书记辛光宇等人,潮水般地涌出西门迎接。

司令员陈士榘和辛光宇等人率领着欢迎的人群,伫立在村外等侯,热地凝视着远方。

“来啦!”丁老汉兴奋地喊了一声,提起了人们的全部注意力。

在众人面前,展现了一幅激动人心的壮丽图景:在澄澈的蓝天和广阔的山区的接坏处,出现了一支队伍,象一条矫健的神龙,迎着金黄灿烂的阳光,向丁家大村向驰来。

人们的视线随着队伍的移动而移动着,人们的心音和战士们的脚步合着一个节拍。队伍终于走过来了,人们的视线也在同一时刻凝集了。

多么可亲可敬呵,那焕发的英姿,开朗的笑容,灰布的军衣,醒目的臂章,落满了四方风尘的斗笠;踏遍了万里江山的布鞋,饱饮了敌人鲜血的刀枪,正在发着闪闪发金光。

霎时间,欢声雷动,彩旗挥舞,鞭炮轰鸣,锣鼓喧天,人们不象是欢迎自己的军队,而象在迎接远游归来的亲人。战士们雄赳赳、气昂昂地穿过人群、夹道,含笑点头向人们答礼。

这时,八路军山东军区罗荣桓过来了。他是那样的谦逊,老远老远就下了马,快步向众人走来。高大战马紧随在他身后萧萧长嘶,仿佛因为来到这滨海的地区,来到这抗日的最前线,有了用武之地而分外欢腾。

罗荣桓走近了,无数道目光落在他的身上。罗荣桓三十七八岁,戴着眼镜,上等身材,洗成淡灰色的军衣宽紧适度地裹住矫健的身躯,秀眉月眸,神清气朗,宽广的前额显示出深沉的聪慧,方圆的,下颏标志着刚正而宽厚的性格,风度洒脱,举止从容。

罗荣桓,这位在党的教养下成长壮大,在战火纷飞中百炼成钢的将帅,经历了伟大的土地革命,经历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战,驰骋于千军万马之中,为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