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弹无虚发

你看呀,无数颗子弹,吱吱地叫着,从宋继柳、高玉林二人的头顶上飞过去了,无数颗子弹,噗噜噗噜地响着,钻进宋继柳、高玉林二人身边砖缝里去了。青砖墙面被子弹打得冒起朵朵土花,宋继柳二人身边周围的地皮,就象下大雨一样,稀里哗啦。

不好,敌人两头堵截已形成了。

宋继柳和高玉林面对着从两面扑来的敌人,别无他路可走,只好扎进一个大院落。

敌人立刻将这个大院落包围了起来。他们怕这个好容易被围住的地下工作者跑掉,又设岗,又布哨,里三层,外三层,把整个附近几条小巷子围了个水泄不通。然后,又象一股风似地卷进巷子和大院落来,实行了挨家挨户的大搜捕。

不一会儿,这几条街就翻了个过来。街内的市民,不论男女,也不分老少,全被强盗们赶到附近一个大广趁。只有宋继柳和高玉林的同志、邵酿泉的恋人——王熙叶,一人例外。

这又是怎么回事儿?事情是这样的:宋继柳和高玉林进院落后,知道自己再也冲不出去了,便朝他们的暂住点奔去。真好,他们还没到家,就碰上王熙叶了。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不是太巧了!”按说,也不算什么太巧。你想想吧,宋继柳同高玉林正背着枪声从外巷往家奔,王熙叶正迎着枪声从家中往村头上奔,他们半路相遇,这能算什么巧哩?

那么,王熙叶为什么迎着枪声跑出家?她要到那枪声大作的巷头上去干什么?

因为,这个大上的地下工作者不放心呀!她要到枪声起处去探望战友,并想帮助自已的战友干点什么。哦!这么说,王熙叶已经知道现在正跟敌人交火的是宋继柳或其他同志了?不!她怎么会知道哩?她是完全不知道的!可你要知道,经过几年战火熏陶的上海市人、我地下工作者王熙叶,已经不再是从前那种楼上小姐式的王熙叶了!

而今,在王熙叶的心目中,战友,不再仅仅是她单纯的同志了,而是所有的地下工作者!另外,几年来的地下生活,还使王熙叶这个城市女子有了这样的常识:既然巷头上枪声大作,不是亲人遇硷,便是两军交火!她基于这种认识,便想,“战友遇险需要同志营救,两军交火需要百姓帮助!我怎能安坐家中不问?更加重要的是,只要打鬼子就不是坏人呀!”

王熙叶在这种想法的支配下,只要听到附近响起枪声,从来不是躲得远远的,而是迎着枪声赶上去。有一回,一位受了伤的地下党的同志,正准备用最后的一颗*和敌人同归于尽的时候,王熙叶一步赶到了,她将那位伤员掩藏在一地下室里,又用那伤员仅有的那颗*,将追捕的敌人引开,从而得到了同志们的好评。

还有一回,我们几个地下同志,被“七十六号”的特工头子李士群抓捕时交上了火,王熙叶又一步赶到了。她利用城里妇女不易引起敌人注意的便利条件,将我们这几位地下工作者的一封联系信件,火速送到了另外一处的地下同志,为一次成功的营救做出了贡献。

几年来,被王熙叶营救的地下工作者和国民党“军统”何止一个两个?王熙叶帮助地下党和国民党“军统”做的事情又何止一件两件?可说不止上百件。

因此说,今天宋继柳、高玉林和王熙叶的“相遇”,也算巧,也不算巧。所以说它“也算巧”,是从王熙叶那一方面说的,因为她万没想到的是,她正要去帮助的战友,竟是她最崇拜的宋队长和同志高玉林二同志!正是这个缘故,现在王熙叶一见到宋继柳和高玉林,道是感到有些惊奇了!

可是,宋继柳和高玉林并不咸到惊奇。尽管这时的王熙叶还挎着一个背包,查是宋定、高二人依然是对这样的“巧遇”没有丝毫惊奇的感觉。这是因为,锄奸队和地下党是了解他的“同志”的,这是因为所有上海的女地下工作者,都有这一个工作习惯。

二人既了解王熙叶为什么正在迎着枪声跑,他们也了解同志的胳膊上为什么还挎着一个大包——这个大包里,有几个干巴馒头,还有一些核桃、花生和柿饼子什么的。几年来,这个装饰用的大包,是王熙叶手边的常备之物。一旦上级让她去传送信件,她提起这个背包就走,以走亲探病为掩护,完成上级交给她的任务,这就是习惯成自然。

一旦听到枪声往外跑时,地下工作者王熙叶也总是把这个大包提在手中,为的是:万一跟敌人相遇,好以走亲探病的身分掩护自己,若是自己的同志需要她外出,她有这个大包在手可以马上就走,也就用不着窝回家来再做什么乔装改扮的准备了。

由此足见,既然了解上述情况,他们显然是不会为前和王熙叶的“巧遇”而咸到惊奇的。可是,二人虽不感到惊奇,喜悦的感觉,高兴的感觉,却还是有的,而且是很强烈的。

可也是啊!由于“做生意”的原因,尽管宋、高一直在这一带转游,可是,到今天说话,他们和王熙叶已有四个来月没有见到面了!你想啊,宋继柳和高玉林在今天这样的情况下,突然见到了自己的同志——王熙叶,他们怎能不喜悦?怎能不高兴哩?当然是喜悦的,高兴的!而且是应当喜悦,应当高兴的!

不过,宋、高之所以喜悦和高兴,主要不是因为他们之间别来日久,更不是因为他在这安危莫测的严峻时见到了自己的同志,那么,使宋继柳和高玉林喜悦、高兴的主要原因由何而来呢?

主要是:二人在意识到自己难以突出重围的情况之下,在预见到可能会出的种种情况之后,心里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这个念头,带来一项艰险的紧急任务,这项任务,继柳、玉林打算交给他的同志——王熙叶同志去完成!这便是二人进院后,一直往自家直奔的主要原因。你想啊,这不,他们还没有奔到“家”,就在街巷里碰上了王熙叶,二人不该喜悦吗?他们又为什么不该高兴吗?

按理说,一别多月的同志突然在这种情况下见了面,特别是这几个月又是在战争中度过的,他们该是多么亲热?又该有多少话要说哩?可是,在今天这种特定的情况下,这些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所共有的革命责任感,不允许他们把这极其珍贵的时间用在那一方面,他们现在用那一闪即逝的目光,代替了平常该说的所有话语,宋继柳冲口而出的竟是:“你到哪去?王同志!”

“我要找你们!”王熙叶简单明了地。

“你找我们干什么?”宋继柳问。

王熙叶这句话,在宋继柳的感觉中,却自然延伸地变长了—一也就是说,在这已经出口的话语之后,仿佛还有一句弛觉着该说、而且也想说的话,只是没有说出口!那句话是:“有什么任务,请领导就下命令吧!”

是的!这时王熙叶的心里确实是有这样一句话,只是她那不大听从指挥的嘴,没有替她说出来吧了。不过,这也无妨。因为她的眼神和表情,已经帮助她的嘴巴作了补充,而且,它们的补充,比她用嘴来说还要真切,还要清晰,还要明白宋继柳说话的内涵了。

宋继柳虽没有说“我们请你”,可却又是以十分明显的请求口吻说:“你马上出去,要想尽一切办法找到地下党的同志,无论我发生什么情况,不许他们轻举妄动!”

宋继柳在说这句话时,心里是这样想:“我们现在巳经被敌人围了,看来也可能被捕!我们现在已经遇险,看来也可能遇难!如果,地下党的同志们,万一听到了我们在这里被围或被捕、遇险或遇难的消息,是肯定要拼命的,更是会要急眼的。

假如,他们在无备之下,感情冲动,采取了营救或报仇的行动,那必将遭受重大损失。因为敌人的人马太多了,又是在这大白天的大上海,无论如何也不能容许他们为了我们两个人的安危,而采取孤注一掷的行动!”

可王熙叶不是神仙,更不能马上就理解宋队长这话的全部含意的。但是,王熙叶象成百上千的上海地下工作者、有良心的中国妇女一样,对她们的“同志”宋继柳和高玉林这两个人,是深刻了解的。

眼下,王熙叶知道已经成了革命指挥员和革命战士的宋继柳、高玉林二同志,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所想的,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从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出发的。王熙叶出于这种对“战友”的信任,她没在多没想什么,什么也不去多问,并将千言万语归纳成一句最简练的话,说:“好吧!”

王熙叶要走时,宋继柳嘱咐她:“同志,你要勇敢一些!”

“好的!”王熙叶点点头,又嘱咐宋继柳,“老大,你们也要更加坚强一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