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摇身一变(总170节)

“嗯,你说的很在理。现在做生意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由我出钱投资这个招待所,这没问题!”陈佳林经过反复思考和盘算后,心里已有主见,放下手中的茶杯,郑重其事地说道:“老韦啊,这件事就由你出面,去与主管单位洽谈。如你能把招待所承包到手,那么,以后经营旅馆的所有事务就全权交给你负责,你就是总经理了。至于阿勇你呢,只要积极协助好老韦把这件事办成了,以后旅馆就会有你的股份。这个项目虽然是你找回来的机会,可目前你做生意还差得很远呢。以后,你就给老韦当副手吧。”

陈佳林授权并让韦富贵放手去做,这说明对他十分器重。而韦富贵自然也不含糊,他有信心把这件事办好。通过齐胜勇以亲戚身份的引见,他结识了市轻工局一位主要领导,然后为拉近与权势人物的人情关系,使出奉承巴结和私下贿赂等种种招数,如频频地请客吃饭、登门送礼,直至上门送红包。果不出所料,因为韦富贵的承包标额是最高的,所以一举中标,取得了招待所的承包资格,最终拿到了签约五年的这份合同。如此结果,既让他为自己赢得了经营一家旅馆的权力,也使陈佳林进一步拓宽了经营行业的范围。

这之后,由陈佳林负责投资,韦富贵负责筹划,齐胜勇负责督工,三人拧成一股绳地合力做事,使旧招待所的改造任务进行得十分顺利。仅用了一个月时间,便将那些楼房的里里外外全都粉刷了一遍,并重新整修和装饰了所有客房,使其面貌焕然一新。最后,再将轻工局招待所的牌子摘下来,改其名为“迎宾旅馆”。

“迎宾旅馆”建成开业,承包老板陈佳林按功行赏,委派劳苦功高的韦富贵出任总经理,同时任命出力不少的齐胜勇当上副总经理。时至今日,谁会料到昔日游荡于街头巷尾而专干那招摇撞骗勾当的算命先生韦富贵一下子跌进福窝里,竟然摇身一变,堂而皇之地端坐在那明亮而宽敞的办公室里,有了一个十分光鲜的正当职业和令人羡慕的社会地位。

韦富贵走马上任后,很有一种责重生的感觉。他整天煞费苦心,寻思着各种经营之道,并想出不少招数用来盘活这家新旅馆。除了制定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之外,他更多的精力还在于挖空心思地开发客源和争蓉头客,并且指派副总经理负责带人去车站码头招揽旅客,很快就使客房入住率大有提升而初见成效。经过两个月的试业期,旅馆已经略有盈余。这不得不承认,韦富贵的确很有独到的眼光和经商的才能。这时,他又有了一个开设餐馆的新想法,即利用旅馆之空地搞配套经营。在陈佳林再次投入足够资金的支持下,韦富贵雇工拆掉迎宾旅馆那面朝着大街的围墙,并把闲置已久的内部食堂也进行了重新装修,而经过改头换面后,把它变成了一家对外经营的街边外卖餐馆。

新增设的这家餐馆,被韦富贵起名为“好再来”鱼餐馆。该餐馆的特色主菜,只有一个“罗非鱼火锅”。那天上午,餐馆正式开张了。在餐馆进门处,两侧门楹上挂着一幅对联:饭美菜美美又美,汤鲜鱼鲜鲜中鲜。这时,只见前来祝贺的宾客盈门,络绎不绝,喜气洋洋。作为餐馆总经理的韦富贵,先是亲自领着陈佳林、毕自强和田志雄等贵宾参观新餐馆的经营环境和厨房设施,然后又忙着招呼他们品尝端上桌来的罗非鱼火锅。

这到了中午的进餐时间,整个餐馆里已是高朋满座,火锅飘香,好不热闹呀!

“老韦啊,你开餐馆把这‘罗非鱼火锅’做成招牌菜,还真是一着妙棋呀!”毕自强品尝过鲜鱼鲜汤后,满嘴溢香,赞不绝口,把脸转向韦富贵,好奇地问道:“可我却很纳闷:你既没做过厨子,怎么会想出这么一招呢?”

“嘿嘿,开餐馆这行做的就是‘回头客’的生意。而要稳住那些老顾客,必须要有响当当的招牌菜。”韦富贵对这一招牌菜很有底气,信心百倍,风轻云淡地介绍道:“当然喽,任何一个好主意都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在经营上要做到‘三个指头抓田螺——十拿九稳’,我可是为此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做过市场调查的哟。就拿这火锅食材来说吧:1978年,珠江水产研究所从泰国方面引进尼罗罗非鱼,它经过杂交改良后得到一种福寿鱼,俗称‘罗非鱼’。它的生长期短,而且肉质细腻鲜美。近年来,罗非鱼的养殖得到大力推广,市场上既供货充足,又物美价廉,于是,我在食材上便打起了它的主意。按说,这开餐馆不论选择粤菜、川菜或是湘菜,那得先有好厨师。可是,手艺绝佳的厨师所要求的待遇高不说,而且还恐怕找不到呢。所以,我便打起了火锅的主意。这吃火锅顾客自己动手,不就可以不用请厨师吗?罗非鱼加上火锅,我不就把这家汤锅店开起来了吗?”

“哈哈,你这脑袋绝顶聪明呀!我说你如今从事经商这一行,可是得心应手,人尽其才呀。依我看,你真算得上是第一流的商业奇才啊!”毕自强冲韦富贵竖起大拇哥,赞赏不已。忽然,他有目光移动到墙壁挂着的那幅镜框字画上,饶有兴致地琢磨良久,又向韦富贵发问道:“哎,这首广告诗是你写的吗?”

餐馆大厅内,进门后正对的那面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尺度宽大的镜框字画,相当惹人注目。无人知晓的是,这幅画的楷书字迹却是出自韦富贵的手笔。它颇有些“颜筋柳骨”的韵味,其字形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强劲浑厚,气势*雄健。只是书法内容确为一首广告诗,倒不知是他从哪儿摘抄下来的。全文如下:

一进门来苏东坡,坐下韩信问萧何。

苏秦巧舌来说话,徐庶不言是白说。

赊账如同三结义,要财好似请诸葛。

不是本店不赊账,只为要账太啰嗦。

现钱交易两有益,佃办不起利太薄。

“呵呵,强哥这是笑话我嘛。我才学疏浅,哪有如此妙笔生花的作诗天赋呀!”韦富贵当着满桌宾客当然不敢干出那冒名顶替、掠人之美的事情来,不好意思地搓着双手,并不相瞒,调侃地说道:“这首广告诗,其实是我从一本旧书上摘抄下来的。据说,这首诗流传于民国年间,一些餐馆店堂里经常挂着它。至于作者是谁、以及创作的具体时间,早已无从考据、更是无人知晓了。”

“老韦,这广告诗我可是没看懂哟,”陈佳林被辣得满头冒汗,撂下手中筷子,拿起纸巾擦着额头和嘴巴,插话问道:“你来说说看,这究竟说的是什么意思呀?”

“是这样的,在古代,历来都有‘文历不分家’之说。”韦富贵略作思索,微微一笑,应答如流地解释道:“这首诗的得意之笔,就是它非常妙巧地嵌入了六个历史典故,寓明于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在商言商的思想和有时难以避免的尴尬处境,读起来既幽默风趣,又耐人寻味。至于这首诗的含义概括地说,就是‘热情待客,诚信经营;店小利薄,概不赊帐’的意思。”

“老韦啊,你倒是蛮有一些生活情趣的嘛。”毕自强对韦富贵算是比较了解的,但没想到他对文学和历史知识也颇有造诣,心中佩服之余,不禁打趣地说道:“自从你跟着老二经商后,我发现你变得越来越不简单了!”

韦富贵笑了笑,没有再作声。他接受了毕自强的这番赞扬,心里鼓胀着一种自豪感。

“师兄,老韦还有你想不到的地方呢。”陈佳林接过话茬,把脸转向毕自强,又好笑又生气地说道:“你恐怕不知道吧,现在若按辈份算,老韦可算是我们师兄弟三个的叔辈了。老三,你说这是不是气死人呀?”

“啊,还有这等事情?”田志雄一直只顾喝酒吃菜,忽然听见陈佳林的笑问,便故意挑拨离间地举起拳头,瓮声瓮气地说道:“二师兄,要不我帮你揍老韦一顿,替你出出那口鸟气?”

原来,韦富贵投靠陈佳林后,因栖身无处,主动提出搬到陈佳林家里去住,表示愿意照顾老人家,并与之和睦相处。结果,这不仅让陈阿婆原谅他以前骗钱所犯下的罪过,而且他还赢得了老人家的开心和欢喜。前些日子,陈阿婆一本正经地认他做了干儿子,这岂不怪哉!此事弄得陈佳林啼笑皆非,可又不好追究对错是非。只要奶奶高兴,也就满足她的心愿好了。

“老韦啊,你今年三十好几了吧?”毕自强拍了拍韦富贵的肩膀,表示关心地说道:“你得赶紧找个女人啦,尽快把婚姻问题给解决了,成家立业吧。”

“强哥,多谢关心!”韦富贵潇洒地把头发一甩,充满自信地拍着胸脯,大吹牛皮地说道:“嘿嘿,此事有何难也。快则三月,慢则半年,我保证找个年轻漂亮女人回来‘闪婚’。到时候,我在此请大家喝我的喜酒!”

韦富贵此言一出,把这一桌子的宾客全都逗笑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