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过日子要低调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日子还是得继续过下去。

刚来到李梅家的三叔公和三叔婆,带着一种寄人篱下的小心翼翼和刻意讨好,每天勤快地争着干活,像个陀螺似的不停歇。李梅在观察了几天后,在他们“变本加厉”地继续忙碌之前,诚恳地找了他们谈了一次话。

“三叔公,三叔婆,您们真不用这样,以后这就是您们的家,在自个家里何必住的那么压抑呢?您们不累,我们大家伙看着都累。以后大家就是一家人啦,我们呢,也不会把您们当外人,该让您们操劳的时候不会让您们闲着,该向您们撒娇卖乖的时候也不会跟您们客气的。您们就安下心来的在这住着,啊、、、”

“小梅,你好心收留我们,我们要是在这吃饱等死,就真是猪狗不如的畜生啦,我们不是那不知好歹的人,我们就是想多干点活,这样,我们心里头才能舒服点。再说又不是啥重活,我们能干得了。”

“三叔公,本来您和三叔婆就是我长辈,我们孝敬您们,那都是应该的,说啥收留不收留的,谁家还没有个不如意的时候啊,之前您还二话不说就把叙炉给我家用了呢,您不记得啦?您都可以在我们困难的时候帮把手,我就不能这样做了?您要是再这么见外,我可就真生气啦。”

“那都是应该的,再说啦,那叙炉也不值啥钱,放着也是放着。”三叔公拘谨地把两手放在大腿上,来回摩擦地说道。

“三叔公,那叙炉虽说不值钱,可我看重的是您的那份好意。反正我们今天把话说开啦,以后大家在一起生活,不需要那么拘谨,该咋地就咋地,难道,三叔公和三叔婆不想和我们这几个没爹没娘的孩子做家人,不想疼爱我们吗?”李梅最后决定打苦情牌。

“不是,咋可能,小梅啊,我,哎,你、、、好,我们答应啦,你别哭啦,啊。”三叔公被李梅一激,赶紧答应。

李梅这才安心下来,破涕为笑,惹得三叔公和三叔婆也是哭笑不得。

虽说因为天气酷热,人是变得懒洋洋的,可是地里的草却是生机盎然。为了多打点粮食,大家纷纷冒着烤人的热气,下地锄草。李梅和三叔公每天也是天还不亮就起床下地,一直干到十来点钟的样子才回家,下午三四点钟再下地,这样就能错过一天之中最热的时候,多干些活啦。

起初,三叔婆也要一起下地,李梅不答应,按照她的想法,就连三叔公要下地,李梅也是反对的。三叔公死活不乐意,说这样就没法在她家住下去啦,李梅要是不让他下地干活,他就带着三叔婆和天寿搬走。李梅无法,这才答应了三叔公,不过却要求三叔婆在家干干家务,做做针线活类似的简单事情,美其名是陪着奶奶一起做个伴,说说话,干干家务,顺便看顾着几个孝子。

这天,李梅正和三叔公坐在地头话家常,就看见慌慌张张跑过来的石头。李梅心里一咯噔,不会又是出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了吧!

因为跑得太急,石头的小白脸红扑扑的,还挂满了汗水,小家伙双手叉腰,肩膀一起一伏的,喘了半天,才说了一句:“姐姐,奶奶让你赶紧回家去。”

“咋了,家里出啥事啦?”李梅拿着汗巾子,一边给石头擦汗,一边问道。

“我也不知道,就是鸭蛋的奶奶来家里串门,好像说了啥事就急忙回家啦,没多久,家里又来了一群陌生人打听消息,奶奶趁他们走远了,才让我把你叫回去。”

“小梅啊,那咱赶紧回家吧,说不定是出了啥事!”三叔公用汗巾子抹了把脸,站起来说道。

李梅恩了一声,点点头,扛起锄头,就急着往家赶。

李梅他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时,就看见奶奶和三叔婆俩人神色不安地坐在屋里。等李梅他们都进屋了,她们才反应过来。

“小梅啊,你在外面是不是惹了咱惹不起的贵人啊,人家都跑到咱村里打听你啦?”奶奶一看见李梅,就急忙上前询问。

“奶奶,咋回事,我没有啊,啥情况,你慢慢说。”李梅被这么突兀地一问,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原来,鸭蛋的奶奶今天不是随意来串门的,她专门来一趟,是因为今天在村南头的树荫底下乘凉时,碰到一帮不认识的人打听消息。他们向村民们打听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根据他们的描述,鸭蛋的奶奶觉得有点像是李梅。因为她家租李梅家的土地种的原因,两家自此往来就密切了些。还有她没告诉大家的是因为她盘算着想撮合自己儿子大牛和李梅的好事,就平时多关注了一下李梅。所以一听那帮人的描述,虽然只是片面的几句,她就猜到了是李梅。她怕李梅是惹上了麻烦事,就没敢说认识李梅。庆幸的是,李梅平时也不怎么出门,村南头乘凉的人群中,即使有认识李梅的,也不会根据那几句口述,就猜的到是李梅。

本来那帮人都要失望地走了,谁知道,那么巧,王大林家的婆娘跑来凑热闹。王大林的婆娘之前也提到过,嘴碎还八卦,看到村里来了一群陌生人,就问是啥情况。村民就三言两语的说了一遍,王大林家的听后,就嘀咕说:“咋听着那么熟悉嘞?我好像在哪里见过、、、”

还没走开的那群人耳力也真是好,虽说王大林家的声音很小,可是他们愣是听到了。就赶紧让王大林家的婆娘想想,还掏出来一串钱,说是她要是想起了,不论真假,钱都归她啦。

看到那串钱少说也有七八十文,王大林家的婆娘眼睛都直了。抓住头发想了半天,说像是李梅,然后就叽里呱啦说了一大堆关于李梅家的事情。王大娘一看,装作若无其事地回家,然后在没人的地方,偷偷跑到李梅家来报信。王大娘刚离开没多久,那群人就敲响了李梅家的门。因为李梅没在家,他们问什么,奶奶都是一问三不知。还好他们也没多纠缠,只说了日后还会再来,就走了。奶奶和三叔婆想想,心里不踏实,就等他们走远了,让石头去地里叫的李梅。奶奶还说,他们提到了变蛋和吃食方子。

李梅刚开始听的是云里来雾里去,一听到变蛋和方子,她瞬间就明了啦。李梅只在金满楼和食香阁推销过变蛋和方子,而她已经把家庭地址告诉了食香阁的人,以他们的能力,不可能在知道地址后,还需要大费周章的打听她,那就只能是金满楼的人在打听她啦。

奶奶看李梅听了事情经过,就坐在板上一副沉思发呆的样子,就知道十之八九和李梅有关啦。虽然知道李梅主意大,可是毕竟还是个孝,害怕她惹上了不该惹的麻烦,就问道:“小梅啊,咋回事,是不是你在外面惹上麻烦啦?”

“没有,奶奶,他们好像是金满楼的人,我之前不是鼓弄出一种吃食吗,本来打算拿到镇上卖点钱,填补一下家用,就到他们店里推销。可是,他们不愿意买,我就卖给食香阁啦,我也不知道金满楼为啥这个时候来找我,不过我猜想他们是想打听变蛋方子的。明天我去镇上打听一下,顺便采购点东西回来,您不用太担心,不会有事的。”

李梅猜想,可能是食香阁把变蛋和她教给他们的菜肴推出市场了,而且应该很受顾客欢迎,所以感到受到威胁的金满楼才派人过来打听她的吧。

第二天一大早,李梅就去了镇上,一打听,果然和自己猜想的差不多。

既然如此,自己要不要去和食香阁的掌柜说一声呢?可是,是不是金满楼的人,也只是自己的猜测,即使是金满楼的人,也和人家食香阁没有关系吧,食香阁也没义务帮自己家解决麻烦啊?再说,金满楼到现在为止,也没找自家的麻烦啊!李梅想了想,决定暂时先看看情况再说吧。

接下来的几天,却没任何事情发生,那些人也再没出现啦。李梅感觉很奇怪。想了好久,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李梅很识时务的就这些问题放一边啦。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总会有办法的,李梅笑着给家人这样说。

可是,自从那群人打听到李梅的消息,离开王家村后,没过半天时间,差不多全村的人都知道啦。李梅知道大家会好奇,会八卦,不过村民们这几天的行为,却还是让李梅莫名其妙,想忽视都没办法,真是有苦说不出啊。

每当李梅走在村子路上经过人群时,三五成群的村民原本说得口水四溅,看到她,就会默契的停下来,等她过去了,才会嘀嘀咕咕地继续说下去。而且,村民们看李梅的眼神也不对劲,不会正面和她有眼神交流,等她一转身,背后那紧跟着的眼神,却让人想忽略都不行。一两次还无所谓,可是多了,总是让人不爽。这种明明就是在说与自己有关的事,看起来还不是什么好事的状况,却什么都不能做的无力感,让李梅忍不住想爆粗口。不仅仅是她,大柱二柱他们的情况也是如此,连石头都已经在饭桌上抱怨了好几次呢。

李梅想不明白,即使有陌生人打听自己,对于没有一点娱乐生活而特显八卦的村民来说,顶多是议论几句,为大家平淡的生活添点话题而已,要不了几天,就会被东家丢鸡,西家撵狗的新话题所取代,可是事情都过去十几天啦,村民的反应反而有种愈演愈烈的趋势。李梅断定,一定是发生了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一天吃过晚饭后,李梅有心想趁机去找相熟的人问明缘由,犹豫片刻,踏出去的脚还是收了回来。

“姐姐,你还是去富贵婶子家串串门吧,顺便问问是咋回事,再晚的话,他们该睡觉啦。”大柱放下书本,提醒着李梅。

“大柱,事情没你想的那么简单。富贵婶子有十来天都没来过咱们家了,连小玉姐也是,这在以前可都是不曾有过的状况,这说明啥?如果不是害怕惹祸上身,想和咱家断绝往来,那就是他们也是害怕了这次风言风语,说不定已经惹上了一身腥,为了表明清白,他们只能选择这样。即然如此,咱们何必给他们惹麻烦呢?!”李梅拿起绣到一半的荷包,坐在灯下,一边绣一边说道。

“哦,我明白了。”大柱低头想了片刻之后,闷闷地回道。

李梅听出大柱声音中的失望和难过,想了想,就对三个弟弟说:“大柱二柱,还有石头,不管你们现在理不理解,都要记住,你们这辈子要学会说三句话,第一句是谢谢,第二句是对不起,第三句是不用客气。第一句能教会你们感恩,第二句能教会你们自省,而第三句能教会你们不图回报。不要奢求所有人能对你好,人家没这义务,不是教过你们凡事要换位思考吗,大家都有各自的考量和顾虑,不能因为别人不合自己心意的做法,而心生怨恨。说不定轮到你们自己时,不见得比别人做的好。明白吗?”

“明白啦。”

“嗯,最近一段时间,咱们家的人都言行谨慎一点,咱们人小力微,尽量啥事都不要出风头,能忍的时候就忍一下,尤其石头你,最近还是在家陪小芳和天寿玩吧,即使出去找酗伴玩的话,也不要和人起争执打架,知道吗?”

石头被李梅点名提醒,忍不住撅起小嘴,表示抗议姐姐冤枉他了,他可是很乖的,哪有和人打架,可是,还是乖乖点头答应。

李梅觉得最近还是低调一些的好,说不定是自己之前光想着赚钱养家啦,无意的得罪了人或者碍着别人的眼啦,李梅如是想着。

.

Back to Top